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发现母亲》> 正文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2006年07月11日 11:27 《发现母亲》


  为什么那些杰出人物常常悖离现行的道德、规范──居里夫人与爱因斯坦的勇气──“良心”的发现同定律的发现一样,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绝对的先验的价值观,这便是宇宙宗教──一旦自己奉为宗教崐的逻辑被证明是错误的,信奉者的末日也就到了──杰出人物的自杀是殉道,他们的命运被一只更有力的手拨弄着

  在翻看伟人传记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种与现行道德、规范相悖离的震惊。

  居里夫人应该是人类道德的典范。居里先生不幸罹难后,照一般的做法是将亡夫整日挂在嘴边以示情深,但是“她作了崐一个特殊的决定:对这两个孤儿绝口不谈他们的父亲。…在谈话的时候,她用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策略,绕过这些回忆的小崐岛。她不认为这种缄默对于她的女儿们是一种罪过,她宁可不让她们和她自己有表现高尚情绪的机会,而不愿使她们沉浸于崐悲哀的气氛中。”

  居里夫人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她甚至将自己所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以此来纪念她的母国波兰,照说她该对孩崐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了,但事实却不然:“她既不在家里造成对于那个去逝的学者的崇拜,也不建立对于已遭牺牲的波兰的崐尊敬。她要伊雷娜和艾芙学波兰语,要她们认识她的祖国,并且爱它,但是她毫不犹豫地使她们成为真正的法国女子。啊!崐但愿她们不感觉心悬两国之苦!但愿她们不为一个受压迫的民族作无益之悲!”

  爱因斯坦也是这样,按照普通的观念,祖国是高于一切的,是万万不可背离的,尽管它可能对你不公!但是爱因斯坦却崐公开叛国,公开宣称自己为德国人感到耻辱,并且进行公开的反对,其时的德国对爱因斯坦的“卖国”行径同声谴责,爱因崐斯坦被指责为“跳梁小丑”……

  但是,时间终于揭开真理的面纱,几十年后人们不得不承认爱因斯坦正是德国的精神代表!

  为什么这些伟人敢于单枪匹马地同整个愚顽的人类这架风车大战呢?最根本的一点是,她们的灵魂被宇宙逻辑统一了,崐他们只服膺于宇宙规律,其他任何一切,他们均不以为然,甚至连她们的生命都是作为服膺这种逻辑的工具,因此,他们随崐时都可以将生命退还给尘世,而去追寻自己的那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

  这里我们必须说到“宇宙逻辑”,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的精神世界,都有着自己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崐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仅对自然、社会,而且对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

  就拿良心来说吧,人的良心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严格地说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良心的能力,只有被发现的可能。那些崐发现良心的人,只可能是那些站在人类的顶端不断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敏感的人,他们发现了良心的新地,然后将其他的人崐类引渡到这里,正如物理学里的发现一样,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大发现,而只能是当他们做出这样崐的发现后,其他的人便跟着去“发现”。良心的发现也是如此,发现良心新地的人道家的贡献也正在于此,教育的意义在于崐加速这种“发现”的扩散,就象中学里牛顿定律一样,它不在于要求每个人再去发现,而是帮助每个人去发现和应用牛顿定崐律。

  因此,我们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绝对的先验的价值观,存在着一种绝对性的规律,这种规律便是宇宙逻辑,或这说是宇崐宙宗教,而所有伟大人物无不是因为遵守这种逻辑才显得伟大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那些我们认为在科学上有伟大创造崐成就的人,全部浸透着真正的宗教的信念,他们相信我们这个宇宙是完美的,并且能够使追求知识的理性的努力有所感受。”

  爱因斯坦对这种宇宙逻辑有着深切的认识,他将它称之为宇宙宗教,认为“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崐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他认为这个宇宙逻辑同宗教有相通之处,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第一,它的有关上帝的观念没有任何拟人化的特点,所以不需要任何外表的形式,诸如直指蓝天白云的教堂尖顶,或是崐半明半暗的烛光以及其他仪式。

  第二,正因为“这种宗教不知道什么教条,也不知道照人的形象去想象出上帝,因而也不可能有哪个教会会拿它来作为崐中心教义的基础”。

  第三,宇宙宗教感来源于深信因果律的普遍作用,对存在于宇宙的那种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表示深深的敬畏,崐而“对那种由神来干预事件进程的观念,是片刻也不能容忍的”。

  第四,这种崇高、庄严的宇宙宗教感情,不仅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而且也是创作某些伟大艺术作品的崐最富于生气的灵感源泉。

  正是因为这种宇宙逻辑的存在与强大,因此一旦一个人在这个层面上被它征服,他的一切便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就变崐成了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比如对待生死。

  所有的伟人对于生死都是漠然的,因为他们一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死亡,而且他们深深地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最崐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堆积,那种被喂养到一百岁的猪绝不是幸福的,因此他们对待死亡都有着异乎常人的洒脱。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门生准备厚葬他,但庄子却告诉他们: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造化崐中生生不息的万物为斋祭,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够吗?

  1952年,爱因斯坦在获悉他妹夫去逝的消息时这样说道:“个人的生命,连同他的种种忧患和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了崐结,到底是一件好事。本能使人不愿接受这种解脱,但理智却使人赞成它。”正是对生死抱这样的态度,他在逝世前留下遗崐嘱,不留骨灰、不建墓地,以免为一些虚文缛节浪费生人的时间。

  那么,是否说这些杰出人物都视生命如草芥了呢?当然不,他们都是要让生命发出最大的声响与光辉。司马迁忍受宫刑崐的屈辱,为的是让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华,因此他才说:“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崐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那些一遇侮辱就轻身自杀的人,在司马迁看来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表现,而并不是真崐正的勇士。

  因此,在《史记》中司马迁歌颂的是伍子胥:“向令伍之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重于后世,悲夫!崐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 忘 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因此,司马迁赞美的是季布,“季崐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典军 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崐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

  由于他们是这样看待生死的,因此他们对待人生,对待成功的态度也就完全不同。对于他们来说,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崐是不断地追求探索自然之谜,就是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歌德在75岁时才这样说:“人们通常把我看成是一个最幸崐运的人,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对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路程也并不挑剔。我这一生基本上是辛苦地工作,我可以说,我崐活了75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象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我的手表将是这番崐话的清楚说明。”

  但是,一旦这种他们奉为宗教的宇宙逻辑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这些人物将遭受最沉重的打击,有的甚至自杀而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两朵乌云”所引发的物理学革命,让一些经典物理学家们无所适从,一些有过伟大成就崐的科学家感到过去赖以生存和工作的逻辑发生了问题,于是产生信仰危机,洛伦兹曾痛苦地说:“在今天,许多人提出同昨崐天他说过的话完全相反的主张,在这样的时期,真理已经没有标准了,也不知道科学是什么了。我很悔恨我没有在这些矛盾崐出现的前五年就死去。”

  1906年夏,62岁的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和43岁的德国物理学家德鲁德在这场物理学大革命中自杀殉道,1933年,爱崐因斯坦的好友保耳·埃伦菲斯特也为此自杀,爱因斯坦这样写道:“现在时常发生品格高尚的人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离开人崐世的事,以致我们对于这样的结局不再感到不寻常了。…因为感到内心冲突无法容忍而了结自己的天然生命,即使在今天,崐在精神健全的人中间,也极少发生,这只有在那些最清高、道德最高尚的人才有可能。就是由于这种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我崐们的朋友保尔·埃伦菲斯特死了。”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失败”了的伟人来说,都是这种逻辑的混乱而置他们于死地的,屈原的自杀在于自己政治抱负不崐能实现,王国维的自杀在于对革命的惧怕,茨威格的自杀在于对欧州失去了希望……,总之他们的自杀是殉道,他们不过是崐宇宙逻辑中的一个棋子,被一只更有力的手拔弄着!



    关键字:伟人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2,140,000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