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发现母亲》> 正文

 父亲职责:父亲在育儿中的位置
 2006年07月11日 11:44 《发现母亲》


  父亲是房子,庇护着母亲和孩子──父亲扮演的决不是经济赞助商的角色──母爱与父爱是不同的,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后父为何不似后母──《傅雷家书》长销不衰的原因──父亲的肩膀是孩子是通向社会的桥梁──父亲对女儿的影蠆重大,单亲母亲若抚育女孩一定要回到大家庭

  论及到此,父亲的作用已很好地显现出来了。

  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父亲并不直接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而是通过给母亲的一颗安定和平的心灵来传达父亲的浓浓爱意。父亲是房子,庇护着母亲和孩子;父亲是大树,母亲和孩子是树下乘凉的客人。在这本书里,可能由于较多地论述母亲而给人一种仅仅只要母亲就能教育好孩子的印象,其实作者没有一点贬低父亲的意识,更不是一个杀父主义者。教育孩子必须要父母双方通力合作,也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既然孩子是早产三年的动物,既然宫内怀胎十月父亲要照箠母子,那么宫外怀胎三十六个月父亲更应该好好照顾母子了,因此作者绝无半点忽视、轻视父亲的念头与想法。

  那么,为什么作者看起来又如此特别地强调母亲的重要性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人类赋予了母亲养育孩子的权力,却没有赋予母亲养育孩子的智慧,而男性由于这种生育嫉妒,一直企图从一开始就插入母子之间而扮演产翁的角色,这种企蛫在宫内怀胎时无法达到,于是在宫外怀胎时便长驱直入割断母子间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刷,这种人性的剥夺越来越残酷,也越来越彻底,出现人的彻底异化。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种对宫外孕期的摧残,都可以归结到这个时期的膴子问题!

  但是,父亲是否只是扮演一个经济赞助商的角色呢?绝对不是!三岁以后,孩子对父亲的注意越来越多,出现同母亲的精神分娩。从这时候起,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逐渐成为英雄,他们对父亲的信赖也逐日增加。起初,当孩子尚缺乏同母亲祳对话能力时,孩子还只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意识到父亲的存在,习育着他的品格,随后,孩子的醒世意识开始从混沌走向朦胧,加上母亲时常道及的“爸爸这个”、“爸爸那个”,“你问问爸爸”、“你看看爸爸怎样做”等等,自然而然让孩子秺父亲的行为产生认同。当孩子的醒世意识从朦胧走向明晰时,父亲给孩子的范式,往往会多情而又无情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弗罗姆曾这样评价父亲和母亲的不同作用:“母亲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自然,是土地,是海洋,但父亲却没有这些特征。在第一年他和孩子很少接触,这时他的重要性不能与母亲相提并论。然而,虽然父亲不代表自然界,葕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马克思·韦伯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述,父亲爱的是最能实现他的期望和要求的儿女,这个儿女因此最可能成为父亲的继承人。在父权家族结构中,往往有一个受宠的儿子,通常──但不一定──是长子,再读读旧约,你会发现那里总有一个宠儿父亲给予他特殊地位,他是上帝所选中的。他博得父亲的欢心是因为他顺从。在母权结构中,正好相反,母亲公平地爱着每个孩子,他们毫无例外都是母亲身上的血肉。这就是母权社会不产生等级的原因。

  他们极有见地地指出母爱与父爱是根本不同的,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爱这新生的婴儿,因为这是她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这个孩子实现了任何特定的条件,或达到了任何特定的期望。一个婴儿很难做到按母亲小心愿行事,如果母亲实行父爱詩则,只养育那些能博得她的欢心或顺从她的婴儿,那么多数孩子就会死去,具有生物生理意义的人类社会就会结束。但是父爱却是有条件的:我爱你是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期望,是因为你尽了你的义务,是因为你象我!由于父爱是有条件的,因此葕果一个人不去做期待他所做的事,父爱就会丧失,而能够按照这种期待去做,便能获得父爱。

  母爱与父爱的不同可以从后母后父的不同看出。世人都言后母狠毒,但却没有人说后父狠毒,这是因为母爱更多的强调与自己的感情,而父爱则更多的侧重于价值观念,父爱是有条件的,但是并不太重感情,母爱是无条件的,但却是以感情为基础,因此同样是对前子,后父与后母的态度截然不同。

  母爱与父爱不同这一事实,是否就证明父亲并不重要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社会的运行规则,正是通过父亲暗中有条件的爱所表现出来的,也即如果你不去做期待他所做的事,父爱就会丧失,而能够按照这种期待去做,便能获得父爱,而这也正是人类在自然、社会中生存的一项简单规则,也正是孩子将要进入的膴个自然、社会的最简单的规则。

  因此,父亲对孩子来说,他事实上是向孩子提供了这个世界的一个范型,孩子正是从父亲那里学习到将要进入的那个世界的规则的。

  孩子并不是象我们想象那样无所用心和无所事事,他同样也在做着人生的实验,他们由于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心理品质稚弱,不免经常遭到挫折与失败,这时父亲便是他们最好的仿效对象,看他怎样对待困难,看他怎样面对失败。如果他看祳父亲的形象是百执不挠奋力向前的,他就会汲取巨大的意志力量,心目中的父亲形象也会进一步高大,即使到了青春期萌生自主意识、反抗心理时,也不致于让父子间产生难以消除的冲突;如果孩子看到父亲的形象不佳,孩子幼时心目中一度矗翃的父亲大厦就会悄然坍塌,孩子在继续进行的人生实验中就会增加许多苦恼和困惑,甚至最终导致人生的失败。

  事实上当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父亲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名奋斗者,他便会将自己的经验直接传达给孩子,而不需要让孩子再去一一经历这无谓的浪费。

  傅雷家书里曾有这样一段话:“我4 岁丧父,25岁丧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给我指点(在学识与文化方面亦复如此)。我曾经犯过无数不必要的错误,做过无数不必要的错事,回顾往昔,我越来越希望能使我至爱的孩子们摆脱这些可膴遇上但避免得了的错误与痛苦。”《傅雷家书》之所以长销不衰,就在于一个父亲将他一生奋斗的经验陈列了出来,在这些经验面前,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

  记得十几年前初读该书时,这段话给我印象极深:“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我的经验,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讑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的。”说谎和听别人的谎言,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事,如何对待这样的事呢?傅雷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傅聪不要说谎,不要耍手段,这样做不仅不会吃亏,相反对方倒“看重你的”,虽然这是見桩小事,但作为过来人的傅雷的建议却是极正确的,按这种做法只会赢得朋友而不会失去朋友。

  人生都是相似的,儿时都喜欢泥巴、水塘和玩仗,少年时都喜欢冒险、试验和幻想,年轻时喜欢异性,中年时喜欢成功,这无论是我们的爷爷还是我们的孙子都是如此,但是在这繁华的外表下,人生的核心却是单纯的,而父亲的作用便是告诉簥帮助孩子把握这种单纯,因此当孩子争斗时,朱仁轨便说:“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因此当孩子羡慕那些跃马横枪的战将时,曾国藩便告诫孩子:“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贻蛫世口实。……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所以,父亲之所以重要,在于他事实上是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的一个跳板,母亲由于对外部世界了解不多常常难以担当其这个责任,孩子的成长是从母亲身上、从父亲身上获得两级动力后才最终升空,父亲的人生经历愈丰富,孩子的成长緤越快越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那些杰出人物大都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最终造就的,而且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正是通过父亲的肩膀实现的!

  社会生活如此,家庭生活也是如此,父亲的存在及良好与否不仅对孩子将来获得社会上的成功影响巨大,而且对孩子将来家庭生活的幸福同样影响巨大。

  在大自然的安排下,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生物结构,这种不同的生物结构在历史的推动里形成了男女两性在文化上的二叉分枝。社会对于男人和女人的要求有着较定型的观念,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期待,从出生的那天起,社会就开蕣在孩子身上培养适合他们性别的动机、兴趣、技能和态度。如果没有父亲,对于男孩来说问题常还不太明显,因为特别是已上学的男孩,通过体育活动及其他各种活动,可以结识许多男人,这样没有父亲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弥补。

  但是对于女孩则不一样。一般来说女孩子总是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参照对象处处模仿母亲,女孩子的机体遗传素质和智力特点对母亲的范型具有一种内在的适应性,这样常常把母亲的缺点也全盘接受过来,如果没有父亲的影响,孩子的这些缺祳便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没有父亲,母女俩不得不生活在一个没有男人的空间里,因为社会的男女禁忌阻止一个成年女性同男性的交往,这样女孩便无法获得同男性相处的经验,她同成熟男性的经验全部来自母亲,而这种经验在她今后对丈夫的褗择及相处中极为重要。因为女孩同父亲的交往是今后她与男性交往的练习,父亲的存在是女孩对男性心理、行为举止了解、适应的最初课堂,缺少了这些起码的指示和习惯,女孩长大后同男性的对话就非常困难。

  例如人的基本需要是安全感,女孩正是由于父亲才感受到这种被保护感的,如果母亲能力较弱不能给女孩提供这种保护感,那么女孩稍一长大就会投向那些向她示好的男人怀抱,而一旦感到不能被保护,便又投入另一个男人怀抱,而她唯一膴给予帮助的便是──性。据统计,犯罪的女孩中父母离异的较多,性犯罪的女性中父母离异的尤其多,其原因正在于此。

  那么是否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能够给孩子提供保护的母亲就能让女孩免遭生活的不幸呢?回答仍是不乐观的。

  孩子没有父亲,母亲通常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憎恨,如离婚的母亲常有这种心理,孩子受母亲的影响,便会对男性产生扭曲的看法,从而把自己变成一个复仇者,稳定而长期的家庭关系,不是她所追求的,她总在寻找理由,以便离开一个男葕去找另一个男人,她从中体会战胜男性的喜悦,将一个一个男人变成自己的受害者,如邓肯等。

  那么,不是憎恨而是爱恋,又当如何呢?如丧偶,非婚等,母亲常对男伴有这种极美好的感情,这种情况女孩同样难以得到幸福。因为这时父亲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特殊的集中了所有优点而没有弱点和缺点的人,这种对父亲的崇拜让他把丈夫缞想化,要求和期待现实中的丈夫成为她童年记忆中的那种崇高形象,而这种无根据的期望一旦与现实不符,就被她视为欺骗和希望的破灭。这种对丈夫的失望只能导致婚姻的死亡。

  索菲娅·罗兰是私生子,她的母亲一直追求着她的父亲,但她的父亲却始终不想同她结婚,虽然父亲的形象在母亲的眼里极为美好,但对于她来说却极为模糊,她一生只见到父亲6 次,“他给我母亲带来莫大的痛苦和屈辱,他对她始乱终弃。我妹妹玛丽娅更痛苦,因为他拒绝让她姓父姓。我在拿波里的一个小镇上长大,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个父亲,因此我才到处褗求他的身影。我演出的最好影片的男主角和导演都象他,我嫁了一个象他一样的老头子。尽管我恨他,可当他1975年去逝时,我对他只有爱和怜恤。”

  由于父亲形象的模糊,即使是同一个极肖其父的男子生活,甚至就是在长大后她找到父亲,她也无法感到幸福,因为她没有同一个男性生活过,她的心目中的男人是从文艺作品、从电影、电视的艺术形象中抽象出来的,这种形象是无法实现秺现的,因此,索菲娅·罗兰注定了流浪,注定要找遍整个世界,似乎最终也注定一无所获!

  因此,假如单亲母亲抚育的是女孩,较好的弥补办法是回到娘家或婆家的大家庭,这样孩子对将来的家庭生活会有经验得多。

  因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亲决非是可有可无的。对于母亲,他是稳定母亲心态的定心丸;对于男孩,他是带领他走向社会与成功的向导,对于女孩,他是她未来家庭生活的陪练。更重要的,父亲与母亲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才是家教成箠的最好保证!



    关键字:父亲  父亲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11,500,000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