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晚生孩子的一拔人,到得三十出头才要了女儿。经常会跟别人说“快节奏生活好像把青春期都拉长了,大学毕业从不操心婚嫁生小孩的事情,然后一晃三十到了。”
孩子小时不觉得,等到孩子大了,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前两天小朋友说“我们班XXX的妈妈好像只有三十岁多一点。好年轻哦。”两人一起坐在那里算,大学一毕业就结婚生小孩的话,那是有可能的呀。心中艳羡不已。往回推算,二十岁出头生小孩有哪点不好?也许不像三十岁生小孩一样想法成熟,考虑得多,学习能力也不怎么样的话,就很有可能不知道怎么做妈妈,这是一种可能。但也有可能可以像现在一样做妈妈,现在怎么走的,当时也会怎么走。成熟期更早的到来也说不定呵。
人生不能推倒重来,穿越对没有活在想像世界的我们来说,概率就是-100%。
三十岁,我做了母亲,是晚熟的父母。
青春期遭遇更年期,他们是早熟的小孩。
前阵子跟女儿吵架时,我说“你的叛逆期没想到这么早就来了。”她牙尖嘴俐地回说“没想到你的更年期也这么早就来了。昨天我说“如果二十岁生小孩,现在就才三十岁呵!”她说“错了,答案应该是如果你二十岁生小孩,我现在都已经二十岁了呵!”
今天当她因为我要求的课程表现得敷衍了事且出言不逊时,当她再次提到“更年期”的时候,我将一本书直接甩到了她的身上,然后摔门而去。
在外面走了很长时间,平静自已的心绪以及思考这件事情显示出来的含义。以前看过许多法国电影,青春期的女儿跟母亲的对抗特别严重,关系到剑拔弩张以至疏离的程度,直到青春期阶段过去,或者女儿也将自已逐渐纳入现实生活,关系才慢慢走向和解。那个时候看时会想“何至于此呢?”中国家庭也有这样的例子,自已小时候也跟父母对抗过,但是因为父母做得不好不对,太不理解儿童所致。主观上觉得如果我们这一代做了父母,努力学习去了解更多,应该可以避免。
然而没有,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一个问题的出现经常性的掩盖或让另一些问题不明显,甚至可以说变得不是问题。只有最突出的问题显现出来, 但如果这个不是问题,那么就会有别的什么成为主要问题。
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自主权,那么对权利的抗争就会是主要的问题。与父母的激烈对抗也主要集中在压制与试图反抗的矛盾。如果现在的孩子是自主权很大,那么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当一切都来得太容易,物质和机会、奖赏与肯定在他们面前都是饱满的,甚至在他们眼前都觉得溢出了,什么问题显现了出来?不以为然(自以为是)、不知感恩(理所当然)、不懂珍惜(对失去没有概念)。这些特征的表现最终指向了一点:自我(世界仿佛就是以我为中心的)。
我们这一代有比较多的人,我没有数据去说明有多少人,但来自我周围的同龄人和成长以后接触到的同批人,都让我加深了这一方面的认知,即“我们是在被压制自我成长的一代人。”有一些人自我强大,成年后不断反思,一直在寻回自我的路上。有些人就完全被压制死了,彻底没了自我。有些人纠结比较大,成年后都一直在起起落落间拧巴。于是在与这一批2000后子女的对视中,一批成年后寻回自我的人,与自然养成的强大自我的人,矛盾骤然尖锐显现出来。我们不太能接受他们对他人的“肆意妄为”的批评,那让我们觉得“不知天高地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是我们认可的美德。我们认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不好的老师虽然多有批评,但遇见好的老师仍然秉持这样的原则,感念师恩。我们觉得善意和厚道是福份,是在这个日益冷漠少了温情的社会上生存的福份,既使他们予你以冷意,也要心怀厚道与温暧。私心里也是为独生子女一代以后的生活积累热量。这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可是孩子们是该天然接受的吗?如果他们不接受,他们还是你的孩子吗?你又要如何摆正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而不是从属于你的一个个体的位置呢?适当的教养责任和该有的尊重要如何给呢?
你也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母亲的角色,还是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她也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女儿的角色,还是一个社会人的角色。
冷静过后,我与女儿面对面,说了下面的话:
你知道“更年期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的妈妈老了。我,做为你的母亲,正在变老,即将面对生理方面带来的经历。我不希望你以后再用嘲笑的口吻来提到“更年期”,不论是对我还是其他所有女人。
“更年期”是我要面对的问题,不巧,在我们的对抗中也变成了你的问题。这对你不公平但我没办法,我必须要面对我的问题。所以,我有个提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可以当我是后妈。
我们太亲密了,因此容易过界,但保持距离,也许可以避免你我受到伤害。爸爸因为长久以来与你的距离,你们的关系非常不错,够亲密而少有争执和伤害。而妈妈一直以来因为贴身照顾,自认为投入过多而不能很好的保持距离。现在你大了,那些贴身照顾和投入都在变成不必要,也需要减少。
我做为你的抚养者,对你负责教育和养育的职责和义务,所以仍然会一如以往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给你,我自认为以往给你提供的机会都做了适当的甄选,所以希望你认真对待,努力并擅用这些机会。不希望再听到你的推搪和抱怨。
你以前经常说“以后想买一棟房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住。”我告诉你的事实是,以后我并不想跟你一起住。在我小的时候也跟父母说过这样的话,可是从我十几岁上大学离开家起,我与父母一次在一起的时间从没有超过一个月。甚至有过几年都没回家的时候。既使在一起的时间,我有那么多的想法和欲望要实现,惦记着离开。而我的父母因为年迈只能原地守望。 因为想法的不同都会时有冲突 ,生活在一起就变得完全不可能。所以,在你十几岁离开家之前就是我们之间仅有的相守时光,你愿意珍惜便珍惜,不愿珍惜我也不能怪你。但我只想告诉你,我们相守的时间其实很短。
还有,妈妈想告诉你的是:你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就算你现在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出色,获得赞许,那也并不是你天生可以如此。家庭给你提供了机会,好的老师给了你发挥的可能,你周围的人都可能给到了你帮助,你要心存感谢。也许你还不懂心怀感恩,但请不要肆意批判别人。
好了,妈妈要说的话就这些。
文/二货老妈
后记:说完这些话,让女儿离开,二货老妈忍不住老泪纵横。想到以前读过香港著名电台主持人梁继章先生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都不会再见》,忽然特别深刻的理解了其中的立场和寓意。
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母女之间,愈亲密愈伤人
我儿:
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则: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回来的体验,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 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 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失去了世间上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
(三) 生命是短暂的,今日你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四) 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 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如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兴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紧记!
(六) 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地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以后,你要坐巴士还是Benz,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七) 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 我买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午餐。
(九)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本文来自辣妈Style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