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囚徒-监狱长”的养育模式中,扮演囚犯角色的孩子,做的事情非对即错。作为监狱长的父母,除了奖励和惩罚之外,不会干别的。
“我的孩子就是不听我的,”一位家长告诉我,“不管我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家庭作业是一场噩梦,家务事是一场持久战,一切都是斗争。”
“举个例子,比如最近的一次?”我问。
“首先,我朝她喊。然后,我威胁要取消她的一些权利。”
“给我一个具体的例子。”
“她不做家庭作业,反而打了一晚上电脑游戏。所以,我把她的手机没收了两个星期。”
“后来呢?”
“后来就乱套了。她朝我喊,说她恨我,再也不想跟我说话了。她躲在房间里哭了两个小时。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没收的了,怎么做都没有用!”
这是否听起来很熟悉?
哪个父母没有在某些时候威胁过他们的孩子?如果他们顶嘴,我们就不让他们看电视。如果他们翻白眼,我们就不让他们玩。如果他们考不好,我们就不带他们去迪士尼乐园。如果他们不收拾自己的房间,我们就拿走他们的iPod。我们的口头禅是:“如果你不 ,那么我就 。”我们竭尽所能,试图控制我们的孩子。
大多数家长会发现自己习惯于对孩子发布各种禁令。我称之为“囚徒-监狱长”的养育模式。监狱长必须密切留意孩子的行为。扮演囚犯角色的孩子,做的事情非对即错。作为监狱长的父母,除了奖励和惩罚之外,简直不会干别的。囚犯很快就变得依赖于监狱长的控制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这种奖惩系统削弱了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破坏了他们自我调节的内在潜力,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单纯的傀儡,其性能完全依赖于监狱长。孩子完全在外部动机驱使下行事,而不是依照内心的指引。时间一久,大家会不清楚究竟谁是监狱长、谁是囚犯,陷入互相折磨与操纵的无尽循环。
对父母而言,当监狱长可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我问父母们他们是否喜欢这个角色,他们会强烈抗议道:“当然不喜欢。”然而,当我指出他们实际上正在扮演这个角色,并建议他们停下来的时候,他们会诧异地看着我,好像我长着两个脑袋似的。
我对他们说:“抢走孩子的手机,对他们大喊大叫,甚至扇巴掌,这些管教方式只会拖延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连你们自己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纪律不管用’这句话。所以,你们的孩子更加不会在乎纪律。”
有谁觉得我们没有必要管教孩子?我就相信了纪律很多年。我也骂过孩子,给他们规定时间,威胁过他们。我相信这是父母必须做的。所以,毫不奇怪,当我现在告诉家长们,纪律反而会强化孩子试图纠正的负面行为时,他们表现得好像我要求他们放弃与生俱来的权利一样。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父母的关键角色就是纪律的执行者,就会让他们觉得,他们天生散漫,需要得到教化。
“你是什么意思?”家长们往往会愤怒地问,“我怎么可能不去管教孩子?要是我不吓唬他们,惩罚他们,他们什么也不会做。”听到这些父母几乎算得上恐慌的语气,我意识到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多么根深蒂固。他们相信,纪律是为人父母的基石。我也看到了这种做法的后果:没有威胁或贿赂,孩子就不会主动做任何事,因为他们已经沉迷于不断地受控之中。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父母的关键角色就是纪律的执行者,就会让他们觉得,他们天生没有纪律,需要得到教化。讽刺的是,最受纪律约束的孩子,往往最没有能力自我约束。我们从未真正想通这一点,总是依赖于已经形成的信念:没有纪律,孩子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我们从这个角度解释他们所有不好的行为。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所谓的“纪律”是有害的,无法产生父母期许的好行为。
本来,“纪律”这个词具有良性的意义,与教育和培训有关。然而,大部分父母会认为纪律是一种控制孩子行为的策略,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实现其意愿的工具。
家长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没收孩子特别喜欢的哪些东西,才会让他们守纪律?”家长们认为,剥夺孩子特别珍视的物品或权利,就会让他们听话。然而,这样做不会让孩子做出他们期待的行为。
为了展现这种做法是如何荒谬,让我们把它提升到成人水平。假设你决定减肥节食,你的配偶却发现你偷吃了一袋甜甜圈,于是他就拿走了你的车钥匙,防止你再去甜甜圈店买。那么,你的感觉如何?如果你答应和朋友一起吃饭,却迟到了,结果你的朋友要你把你最喜欢的首饰给她,你作何感想?
我猜,大家一定会觉得,这种行为丝毫没有建设性,无助于发展良好的婚姻或深厚的友谊,甚至连让你远离甜甜圈或者防止你再次迟到都做不到。好了,很多我们称之为“纪律”的东西,对我们的孩子而言是同样荒谬的,而且同样令人痛恨。
不妨问问自己,下面这些话,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减肥成功,我们就去环球影城玩。
如果你入选游泳队,就可以到朋友家过夜。
如果你考试得了A,就可以和奶奶去看电影。
如果你现在不做家庭作业,我就不给你买新鞋。
如果你和我说话不礼貌,我就没收你的手机。
如果你继续骗我,就会被禁足三星期。
家长们向我承认:“我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威胁的话。每当我觉得很生气,这些话就飞出我的嘴。一旦说出来,我就要坚持执行,否则我的孩子会觉得我是说着玩的,那么事情就糟糕了。”
我说:“用这种方法,也许事情可以暂时得到改善,但是情况是否永久改观了呢?”
我问到的每一位家长都会承认:“没有,从来不会。”就像有人说的:“我的孩子四岁时,我就发现这样行不通。我想,‘不用非得这样。人类的孩子天性是好的!’所以,她现在11岁了,从来没见过、听说过、经历过任何威胁或者惩罚。”实际上,在威权的基础上,强迫性地推行纪律,是不会取得积极成果的。而且,有研究证实,惩罚性的方法会引发有害的精神后果。
每当我谈论这个问题,就会有家长对我说:“我从小就要遵守各种纪律,我父亲就是用惩罚的方法把我教育出来的,我现在过得也不错啊。”
虽然我不会和对方争论这样是不是真的“不错”,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我会问:“你在接受惩罚或者被打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如果对方是诚实的,他们会说:“我讨厌这样,我经常哭,我很害怕,我恨自己,我只想逃跑。”
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惩罚你的孩子呢?”
可以预见的回答是:“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学到东西。如果我不管教他们,他们怎么能学会呢?”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教育孩子,我已经暗示过了:纪律是教育的敌人。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纪律和教育两个词的含义是相近的。事实却相反,这两个词简直是天壤之别。
为了说明这一点,请回想一下你的感受:你被撵回自己的房间,不能看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不能出门见朋友,你的手机被没收了,有人大声训斥你,甚至打你屁股。你的感觉会好吗?你会因此自动听话吗?不会的,你学到的是:“父母都是我的老板,所以不要激怒他们。”你可能还会了解到,你的父母对待其他成年人,比如同事甚至宠物,都比对你有更多的尊重。
由于纪律似乎和父母的冲动而不是理智有关,它总是会触发儿童的不满。虽然他们可能遵照我们的要求,因为我们强迫他们那样做。但他们内心是抵制的,不仅抵制我们的命令,甚至抵制我们自身。他们的反抗或充其量是半心半意的服从,让家长愈发认为孩子需要控制,觉得纪律越严格,孩子就越听话。正是这种阻力给孩子造成了情绪的阴影和学习的障碍,并且阻隔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孩子的行为可能得到纠正,但他们的心不会服从,我们无法收买他们的意愿。
本文由青豆书坊授权摘自《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