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期许 修正自己

2016年03月28日 08:5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继续往杯子里注水。

  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微笑着对他说:“你就像这杯子,头脑里装满了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什么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放下我们的所知所悟,放下我们的期许,才会获得真正的进步与提升。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讲很重要!很多人却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好为人师,不论与人交往,还是处理事务,都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和意志。这样貌似无私助人,实际效果却是:剥夺了他人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他人前进的步伐。

  很多家长常常对孩子进行“计划教育”,告诉孩子遇到人或事时不能这样而要那样。最终,孩子只能按照家长所编写的人生说明书面对一切。这种“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有指导方向”的做法,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因为有多少期许就会有多少失望。我们对孩子的“计划教育”只会让孩子缺乏开拓的勇气和创新的灵感,只会让孩子在面对新的问题、新的困难时表现得胆怯、不知所措,甚至做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高考之前,众人眼中善解人意、成绩优异的徐力却把自己的母亲杀死了。这样一个好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呢?

  为了让儿子能够考上自己期许已久的清华大学,母亲会随时放下工作去学校看儿子。如果她看到儿子在打篮球,就会冲到操场上对跟儿子一起打篮球的同学说:“你们不许跟他打篮球,他是要考清华的,你们干扰他,让他分心,是什么动机啊?我警告你们,以后不许跟他打篮球!”

  只要徐力在家,电视是不会开的,电话也从来不会让徐力接,一旦妈妈接到徐力同学的电话,就是不问来由地训斥对方:“你找徐力干什么?你作业做完了吗?你知不知道你打电话过来会影响徐力学习……”

  我们知道,人这一生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都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可。妈妈的做法让徐力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他曾多次听到同学说:“不能跟他玩,他妈妈会找我们麻烦。”在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中,徐力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爱说话。

  这天中午,妈妈做好午饭后,在自己的房间里边看电视边等徐力回家吃饭。听到开门声,她知道徐力回来了,正准备关电视,徐力走了进来对她说:“妈,我回来吃饭了。”

  一看到徐力进到了自己的房间,妈妈立刻怒火中烧,关了电源后就对徐力开始了劈头盖脸地指责:“吃饭就吃饭,冲进我房间干什么?是不是想偷看电视啊?你看看,就你这样怎么考清华啊?我看你是没希望了,我这辈子也指望不上你了!你要是有出息了,全世界的人就都有出息了……”

  面对妈妈一连串的数落,徐力根本插不上话,妈妈的每一句话都刺激着徐力的神经,他被彻底地激怒了。原本压抑在心中的来自于高考的压力、学校和老师的期待,以及他已无法忍受的同学的鄙视与疏远,都在妈妈的训斥中演变成一股强大的怒火,徐力如一头咆哮的狮子般爆发了。

  他冲出家门,拿起邻居放在家门口的榔头,不由分说地冲进家中,砸死了妈妈。之后又慌乱地用一个澡盆把妈妈放在了床底下,惊慌失措地跑到附近的一个小旅馆中。魂不守舍的他一遍遍问着自己:“我杀害了妈妈?是真的,还是在做梦?”

  爱有时也会是一种伤害。有的人嘴上说爱孩子,但是做的事情却是在害孩子,消耗孩子的能量。徐力的妈妈就是这样,她对徐力过多的期许不仅害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彻底毁了徐力原本充满希望的人生。

  这个深刻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我们要做的不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判断选择,而是放下期许,把经历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在经历中实证所知,自行判断对错、甄别真伪,也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学到面对世界的技巧,才会看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修正。

  很多时候,原本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当被我们赋予特殊的意义之后,我们的期许就会增大,而当事情失败的时候,我们也就会承受巨大的失望。比如,孩子考试考了100分,我们就会想下次也考100分,再下次也考100分,这样孩子将来肯定会考上好大学,会取得好的成就。孩子如果是一个气球,期许就是一个充气筒,我们不断向气球中充气,孩子也在承受着不断变大的压力。伴随着期许的不断变大,我们渐渐失去最开始的那份清醒,变得不理智。不理智的行为肯定会带来令人无比失望的结果,最终,在气球爆破的那一刻,我们才发现是我们不正确的爱害了孩子。

  人其实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本应是一个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然而,父母的期许却带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孩子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父母,孩子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让父母看到需要提升和改变的地方。所以说,真正的爱孩子是一种修行,是父母愿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修正自己、改变自己。如果我们能够放下期许,多些思考,能够从孩子的表现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修正自我,就能够真正提升我们和孩子的能量。这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完成的真正的学习。

  外面的世界只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自己的内在。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一切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都是因为自己内在思想的不同才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所以,要想让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父母就应该放下期许,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由万卷图书授权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