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孩子看到过往的缺失

  人的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形成“细胞记忆”存在于人的心智中。这些身体记忆有的表现为禀赋和天性,更多的是形成了人的心灵障碍,影响着人的思想、生活和命运。我们无法重组或者选择基因,但我们可以通过找回附着在基因上的“细胞记忆”,来清理内在的心智障碍,提升能量和境界,寻回属于自己独有的幸福生活。

  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的表现往往反映着父母的为人。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有某些令人不如意的地方时,重要的不是去强迫孩子改变,而是应该通过孩子的表现审视自身,透视自己的缺失,不断修正自己。

  刘女士与丈夫育有一儿一女,老大是女儿,叫越越,老二是儿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刘女士发现两个孩子都有吃手指的习惯,她曾多次纠正过,但怎么纠正孩子也改不过来,这让刘女士非常苦恼,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与刘女士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刘女士与丈夫的关系不是很稳定,在2009年曾经有过要自杀的念头,在怀孕时因为被丈夫打过,还产生过不要孩子的念头。我让刘女士尽可能地释放曾经压抑的情绪,在放声痛哭中她不断地说着:“我好痛苦……”

  之后,越越也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妈妈、爸爸不爱我,妈妈不想要我……觉得我麻烦。现在爸爸对我不好,很少陪我玩。妈妈的爱让我很痛苦,因为妈妈不想要我的时候,我的难受导致胃不好,喜欢吃零食,不喜欢吃饭,想玩又恐高。”

  通过个案处理,刘女士懂得应该处理好与丈夫的关系,十分感慨如果不是孩子有这样的状况自己也无法更多地了解自己与丈夫和孩子的关系,也不能感受到这一生要完成的使命。最后,她很感恩孩子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觉悟。

  个案结束后,刘女士终于醒悟,原来孩子的问题来自父母,是自己曾经的对待导致了孩子今天的问题。我建议她:找个安静的地方,多一些时间做忏悔,和爱人一起多陪陪孩子。

  由于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父母,我们才真正明白:原来孩子不是用来教的,孩子的到来是为了成全我们——让我们找到更为真实的自己。人体细胞都是有记忆的,孩子的到来是为了成全父母,我们要能够透过孩子的表现看到自己过往的缺失。

  伴随着生命的成长,原本天真无邪、无比纯净的孩子,正在一点一滴地复制着我们的样子,真实地呈现着我们的美好和缺失。如果我们无法看清与孩子的关系,无法读懂孩子的到来对于我们的意义,我们将永远无法觉醒,无法真正和孩子产生链接,更无法使能量流通、传承,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很多错误的思想和方法,来亵渎这个纯净的生命。

  玲玲的妈妈比较喜欢谈论别人的是非,经常跟别人在一起说张家长李家短的,还从来不避开孩子,甚至玲玲在写作业的时候,还时常能够听到妈妈在与别人谈论同事间的摩擦或是邻居的隐私。

  一次,玲玲发现妈妈在与爸爸争吵,就问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妈妈说:“你看你身上穿的、平时玩的,哪样不是你姥姥姥爷给你买的啊?可是你爷爷奶奶给你买什么了?他们管过你吗?也太小气了吧!”玲玲听得似懂非懂,爸爸也只能无奈地连连叹气。

  有位邻居阿姨因为不会上网,所以经常来请教玲玲妈妈,玲玲妈妈也总是把自己上网的经验与技巧一五一十地告诉邻居,有时候还会热情地示范一二。这本是件很好的事情,可是每当邻居走了之后,玲玲妈妈就会嘲笑人家说:“她好笨啊!简直像头大笨熊一样。”

  就这样,在耳濡目染中,玲玲也沾染了不少妈妈身上的不良习惯,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开始议论别人的是非,甚至还经常嘲笑别人,这使得她的朋友越来越少,人也变得越来越孤僻。

  家庭就好比是一座工厂,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这座家庭工厂的产物。如果家庭的“产品”不合格,就会对整个家族造成很大的压力,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家庭、社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当然,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伦理道德标准。如果这些方式方法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也不会差。但是,如果父母自身就有问题,那就必须更正,要修行。因为家长的不良行为将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最不幸的后果。在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之前,父母就是他们的权威,他们会把父母的做法当作评判是非的依据,盲目模仿父母的言行与作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抱怨孩子不听话,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话。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就像孩子呈现的那样,难以接纳不合我们频率的思想或事件。为此,我们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对抗这些思想,而我们的孩子正是在用同样的方式展现这种反应。孩子的状态,就是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呈现。只有当我们愿意调整自己的思想时,才有可能改变孩子的频率,使之变成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当我们觉悟到这些时,就能够明白孩子和我们的终极关系是成全的关系。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没有拥有的权利。我们的使命是接受孩子的成全,通过孩子的成全透视自己的缺失,使自己得到提升和改变,使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都能够走向美好和圆满。

  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父母的觉悟应当是透过孩子的状况来洞见自己要成长、要改变和要提升的地方。

  孩子是来修父母的,是让父母透过孩子的状况看到自己在家庭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是我们生的,一定带有父母生命中的特性。我们没有或者无法看到自己,但是当我们有了孩子,就有了期许和希望,也就从孩子的生命中看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而这些不如意其实都是在映照原件。孩子是来修父母的,是让父母有更高觉悟和提升,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对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感恩。

    本文由万卷图书授权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