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后 请称呼孩子的名字

2016年07月06日 09:33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宝宝”、“乖乖”、“小宝贝儿”不少爸爸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昵称,这个昵称到宝宝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后都还在沿用。Stop!这种昵称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就该改口了。这是为什么?

  从幼儿园开始 请称呼孩子的名字

  “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是伴随着“奶嘴”而产生的,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它和奶嘴一样,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咿呀”表达感情和需求的婴儿。

  当孩子能够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家长就应该理智地改口,称呼孩子的名字。这是因为,当孩子开始集体生活后,他需要适应没有太多人围着他转的集体生活,需要学会独立。而“宝宝”、“贝贝”之类的昵称就会抵消学校教育带来的作用,让孩子依然觉得自己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是还没长大的小宝宝。

  相对而言,称呼孩子的名字,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身份不一样了,长大了,也多了一份责任感。

  称呼孩子名字 你需要注意啥?

  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孩子的转折期适时改口如果嫌改口比较生硬,可以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或假期旅游中开始。因为这些时机都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孩子将面临在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父母在这个时候改称孩子的大名,有助于孩子成长意识的觉醒,增添他步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教育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新学年意味着孩子升入新的年级。

  因此,父母应该跟上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的节奏,在称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他的身份不同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利用孩子们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称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或者在作文、日记中,总会流露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理想。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称,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对于长大想当警察的孩子,家长可以戏称“王警察”,对于想当医生的孩子称为“李医生”,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可以称为“张教授”……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或多种职业精神,如警察的胆大心细、勇敢奉献;科学家的认真专一、思考创新;医生的细心耐心、慈悲为怀等等。这些都可能随着称呼强化孩子长大的意识,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样板。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