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父母自己带最好

2016年09月05日 06:00 华声在线-家庭导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8

  “研究表明,在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占到两层,社会教育占到了三成,而家庭教育则占到了五成……”日前,“情绪力成就孩子幸福一生”讲座在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孟小葳在现场跟家长分享了不少家庭教育心得。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这是一个大误区,其实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业发展中才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当一名智慧的家长,很重要。”孟小葳举了个例子:有一位班主任老师找家长来谈话,说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在位子上坐了3分钟,就坐不住开始做“小动作了”。结果这位妈妈回去这么跟孩子说:“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现在进步很大,以前只能坐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啦。希望你再接再厉,以后整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原本是批评,把话锋一转就成了激励,这样更能促进孩子进步。

  现在祖父母带孩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孟小葳也提醒各位家长,孩子0-6岁时,条件允许下最好父母自己带孩子。因为这段时间是孩子人生观养成的重要时期,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成长不利。而父母自己带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掌控好度。“中西方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给孩子灌输责任感。”孟小葳说,中国的家长比较喜欢大包大揽,凡事都给孩子做决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了自我意识,所以我们应该转换意识,更多地尊重孩子。孟小葳举了个自己的例子,他的孩子也爱玩游戏,但他会和孩子商量,一周只能在双休日玩上一小时。但这一小时安排在什么时间段,由孩子自己决定。“这样的做法,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又控制了孩子玩游戏的度。”

  像这样面向家长的专题讲座,拱墅附校每年要搞上好几场。“幸福教育”一直是学校的一大教育品牌,校长周华说,现在孩子的心理情感比较脆弱,学校也一直关注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家校沟通。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也积累了不少心理健康方面的素材,并打造出一项“幸福心理课程”,每两周一课时,会根据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学龄层,进行针对性授课。让孩子们能在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推荐阅读
最新
新浪首页我要评论分享文章回到顶部
关闭评论
6条评论|8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最新评论 刷新
宇文清玄[湖南长沙]
忽然feel买再多物品,目前国人也不能换来释然一笑,大多数人心都是绷着的,社会发展上升期的必然。还是初级阶段。不操心咋行?
2016-9-6 02:42举报1回复
宇文清玄[湖南长沙]
你若天天愁容满面,养车,养房,购物,小孩心理能健康?
2016-9-6 02:34举报回复
宇文清玄[湖南长沙]
父母自己都不懂事,三观不稳定,能带好小孩?
2016-9-6 02:28举报回复
宇文清玄[湖南长沙]
老人相对心智更成熟,生活也相对和谐平静,有利于小孩成长。
2016-9-6 02:25举报回复
5462404898[上海]
嗯,我同意。就好像说在国内一线城市居住,家庭月收入5W左右最好一样。问题是多少人能拿到5W?国内这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都是人家愿意的。不想喷这些砖家。
2016-9-5 17:29举报1回复
孩子的教育首先就是家庭教育为主导。 学校教育还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监督。 作为爸爸的我压力比较大。妈妈心好累。
2016-9-5 09:59举报回复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