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跟人交往 别做孩子的代言人

2016年10月26日 06:50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大概是出于职业的原因,我特别喜欢孩子。不论在哪里,只要见到孩子,我就是像见到多日不见的老朋友似的,总是笑吟吟地,主动上前打招呼,要与孩子说说话,聊聊天。

  喜欢跟小孩子谈话,表明我童心未泯,倍感欣慰;小孩子能接纳我,能跟他们沟通,也表明我跟小孩子有共同的语言和情趣,还不算老。经常跟小孩子谈话,能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密切与小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交谈中,被孩子的天真烂漫感染,也会使人变得年轻。因此,我乐此不疲。

  要是没有家长的参与,小孩子跟我交谈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一问一答,你来我往,没有年龄差异的障碍,谈得很好,很融洽,很有意思,其乐无穷。

  若是有家长在身旁,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家长往往强行“插足”于我和孩子中间,常常无端地打断我与孩子之间十分愉快的谈话,破坏和谐融洽的谈话气氛,就像不受欢迎的“第三者”。

  比如,在小区的院子遇到孩子,我蹲下身子,笑迷迷地问道:“小朋友,你好!告诉爷爷,你叫什么名字呀?”还没等孩子开口,家长往往抢先代替孩子回答说:“他叫某某某。”我又问:“小朋友,你几岁了?”孩子刚要开口说,家长又都多嘴多舌:“他四岁了。”就像是电视节目中的“抢答”,每每都是妈妈反应灵敏,嘴快,抢占先机,使得孩子“欲言又止”。

  我很不赞成有些家长的这种做法。

  我真不明白:这些做父母的,难道你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也不知道,非得要家长“代言”?实在搞不懂。

  有时候,年轻的父母带孩子到我家来玩儿,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莅临,我感到像是喜从天降,更是喜出望外,笑逐言开。赶紧热情地迎进家里,拿出糖果、点心、巧克力等孩子喜欢吃的东西热情招待,诚心诚意地、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小朋友,你要吃什么呀?想吃什么,就自己拿,到爷爷家里来,不要客气。”

  还没等孩子点头答应、伸出小手去拿,父母就连忙抢着替孩子说:“他什么也不吃,什么也不吃。谢谢,谢谢。”赶紧把孩子拉开,拢在自己怀里。

  面对家长这种过分的客气,有时弄得我很尴尬。孩子究竟想吃还是不想吃,孩子自己最清楚,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表达?家长似乎是孩子的“代言人”。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做父母的,怎么不让孩子自己说话?在大人身边,孩子就连自主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都没有。

  是怕孩子说错话?孩子说了什么样的错话,大人们都是会原谅的,童言无忌嘛。

  是怕孩子泄漏了家里的秘密?我是从未有过打听人家隐私的嗜好。

  是怕孩子说不好,给家长丢脸、现眼?我不得而知。

  像家长这样总是“抢嘴”,无意之中就等于给孩子的嘴上贴了“封条”,那他就总也学不会说话,总也不会和别人交谈、沟通和交流。

  孩子到家里来作客,主人拿出糖果招待,表示对孩子和大人的欢迎。家长不让孩子吃,是嫌人家的糖果不好?“档次”不高?还是嫌人家不卫生?要不就是觉得主人是“虚情假意”?家长代孩子谢绝,难免使主人不快。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能有不“贪吃”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唐朝诗人卢肇的《嘲小儿》一诗中说:“贪生只爱眼前珍。不觉风光度岁频。昨日见来骑竹马,今朝早是有年人”

  宋朝王安石在《赠外孙》一诗中也有诗句说:“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古人都知道小孩子贪吃是天性,是正常的现象。而且,还往往有这样一个嗜好:就爱吃别人家的东西。同样的食品,家里有,不爱吃,总觉得别人家的比自己家的好吃,这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就是这样,家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如果你是怕孩子吃别人家的东西没完没了,被人笑话,那你应当在家里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孩子拒绝“诱惑”的能力。平时不注意教育,到人家里作客时,你代替孩子说“什么也不吃”,可孩子还是想吃。当着家长的面,虽不敢冒然伸手去拿东西吃,可眼睛总是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的糖果,那可就更是“现眼”了。

  要让孩子自己说话,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孩子是独立的人,不管是多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意愿,有权自主表达自己意愿,这是法律赋予儿童的的权利。联合国制定的《儿童权利公约》第十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

  “儿童应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此项权利应包括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艺术形成或儿童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信心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

  孩子不需要“代言人”。

  有的家长经常抱怨孩子胆子小,憷见生人,在公开场合“怯场”,总是扭扭捏捏的,不敢、不会与人交往。其实,这不是天生的。凡是这种不善言谈、交往的孩子,大约都是家长的“话”太多了,把孩子说话的机会都给无情地剥夺了。就像演戏一样:你夺了孩子的“戏”了,孩子没有“戏份”了。把孩子推到第一线,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人交往,慢慢地就胆子大了,就不“怯场”了。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会交往”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孩子小时侯,与家长形影不离,家长可以“代”他说话;可孩子总会要长大,离开家长、父母,要独立生活,要自主与别人交往。你总不能永远充当孩子的“代言人”吧?

  在孩子小时侯,家长就要利用与人接触和作客的机会,把孩子推到与人交际的“第一线”,让孩子自由地与人交谈,进行沟通,以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精神和落落大方的交往仪态。开始,孩子可能胆子,不敢说,说不好;接触人多了,胆子就大了;说得多了,就学会了交往。

  我奉劝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充当孩子的“代言人”,因为孩子并不需要。本文来源于赵忠心家庭教育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