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容孩子的任性是给孩子制造痛苦

2016年10月26日 07:06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现在,家长们把孩子看待特别的珍贵,养得也太娇。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简直不知道怎样爱孩子才好。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要求是否合理,是有害还是有益,一概给以满足,以为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天然的合理”。

  有的家长认为这样做是真正地爱孩子,会使孩子免受磨难,获得“幸福”;而违逆孩子的意愿,就会使孩子受到伤害,带来痛苦。

  其实,这是一种糊涂认识。这不是给孩子创造幸福,而是在害孩子,给孩子“制造痛苦”。

  儿童时期孩子的可塑性相当强,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态度,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会很容易产生相应的效果。

  家长若无原则地迁就、放任、姑息,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思想上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天下没有自己做不成的事。于是,便常常向家长提出非分的要求,比如,认准了非要某某人喂他,他才吃饭,换了人喂他就不吃;喜欢穿的衣服,穿上了就不脱,弄脏了也不换;吃东西挑食、偏食,爱吃什么就吃个没够,不爱吃的东西,就一口也不吃;到了商店,是见什么就要买什么,不给买他就撒泼、打滚、哭闹,等等。像这样的孩子,就是养成了“任性”的毛病。

  所谓“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任性的孩子,一般非常固执,为所欲为,完全没有自我克制的能力,不能忍受外来的任何的约束。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带有极大的主观主义的色彩。不管正确与否,也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是有益还是有害,客观条件允许还是不允许,可行不可行。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得做不可。

  然而,周围的一切并不都是为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和要求而存在的,周围的人也不能完全听从他们的“调遣”和“支配”,他们不可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此,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钉子,遭到挫折,受到“打击”。孩子事事都不顺心,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作对,感到非常痛苦,身体和心理都会遭到磨难。

  而他们又不能主动地、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总是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对峙、僵持的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的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等类病症。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他对做父母的说过:

  “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终有一天不能不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卢梭认为,家长过分放任、迁就孩子,就会助长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强化他们的为所欲为。而屡屡遭受挫折,所得到的只能是痛苦。他曾经举例说:

  “起初,他(孩子)想得到你手中的手杖,转眼之间他又想要你的手表,接着,他又想要空中的飞鸟,想要天上闪烁的星星;他看见什么就要什么”;他还列举说:“有的孩子竟想叫人一下子把房子推倒,竟要人把钟楼上的风标拿下来给他们,竟要人拦住正在行进中的军队,好让他们多听一会儿行军的鼓声……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

  的确,如果一个孩子天天总是啼啼哭哭,不用问,那一定是个任性的孩子。任性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家长要是真正爱孩子,就要从小严格要求、训练,不要养成任性的毛病。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怎么办?有的家长认为,对付任性的孩子,就得要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孩子要怎么做,我偏不那样做;孩子要什么,我就偏不给,只有这样才能把任性的毛病给“整治”过来。

  其实,不见得。

  家长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可能会在一时一事上起点儿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孩子的任性,是家长迁就放任给“引发”出来的,有的则是家长跟孩子“较劲”给“激发”出来的。家长跟任性的孩子“较劲”,很可能由于“暗示”的作用,使孩子更加任性。家长运用自己的权威强行征服孩子,思想并没有打通,情绪没有被调整过来,屡屡被强权所压制,孩子会感到很压抑、憋屈,弄不好还会发生心理疾病。最好不用这种方式方法。

  儿童的注意力不太稳定,另外的刺激或条件,很容易转移到另外的对象或活动上去。当孩子任性发作时,道理讲不通,说也说不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或兴趣,以另外的对象或活动吸引他,满足孩子另外的需要和欲望。等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另谋教育机会再说服教育。

  比如,在玩具柜台前,孩子见什么就要买什么,不给买孩子不干,赖在那里不走,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撒泼。怎么办?你打他,他会当着众人的面有持无恐地给闹个没完,最好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这样闹,你看人家叔叔、阿姨、小朋友都笑话你了。”或者说:“你看你的衣服给弄脏了,明天怎么上幼儿园呢?”或者说:“妈妈今天钱带得不够,下星期咱们再买好吗?”这样,就很可能诱导孩子放弃原来的要求。事后,回到家再对他进行教育,效果会好一些。

  矫正孩子任性的毛病,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有时候孩子和家长真的“较”上劲了,说不服,劝不听,怎么办?不能总是无休止地“对峙”下去吧?家长可以主动地采取让步的策略,暂时先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舒缓孩子的对立情绪,让孩子心境平静下来,再讲道理,指出孩子任性的毛病,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孩子养成任性的毛病,不是“一日之功”。要纠正也不能指望一次就给“整治”过来,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当然,最好是从小就严格要求,防患于未然。本文来源于赵忠心家庭教育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