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的探索活动到“玩过家家”

2017年04月07日 11:0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这时孩子说话越来越熟练了。

  走路、跑,以及运动能力都得到快速的增长,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如果说1岁时期是探索的时代,2岁就是想象的时代。

  建立“假想”的世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把某种东西想象成另外的东西

  1岁的时候,孩子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来回探索是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到了2岁,他们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很多的事物。

  1岁多时,他们开始痴迷“假想游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过家家。

  假想就是把什么东西“假装”成什么,或者当成什么。比如过家家游戏里,用水杯假装喝奶,坐在椅子上假装开车。有时他们假装喂妈妈喝;有时喂洋娃娃喝。这是孩子1岁时经常做的事。

  不过,在这个阶段孩子还不能把某样东西想象成另外的东西。

  过了2岁,就可以想象了。他们给毛绒动物玩具喝果汁,想象成动物在喝;让洋娃娃拿着篮子,想象她去幼儿园。

  给孩子增强想象力的玩具

  孩子开始玩过家家以后,不仅要给孩子提供现成的玩具,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些诱发想象力的东西,创造帮助他假想的环境。

  大的纸板箱、小一点的桌子、断树枝、坐垫等,都是想象世界里的道具,它们可以变身为许多东西。特别是孩子可以钻进去玩的纸板箱,是他们想象游戏里不可或缺的材料。在纸板箱上挖个窗户,盖个红屋顶,这些可都要看爸爸的本事了。

  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

  大家分配好角色,真正可以玩过家家游戏是在孩子4岁左右。2~3岁时的过家家一般是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玩,有时大人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当然,那时候主导权要交给孩子。

  玩游戏的时候,有时会意外发现孩子的一些情绪,让父母吃惊。比如,欺负毛绒动物,拍打它,把它假装成婴儿溺爱它。这时大人可以先任孩子去玩,不过要好好想想自己在育儿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回顾自己的机会。

  可以让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这时期如果自己家附近有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可以让他们一起玩了。对孩子来说小朋友有妈妈所没有的魅力,因为妈妈总是一副教育自己的样子。不过,他们也明白妈妈会什么都听自己的,可小朋友是不会的。如果邻居家没有小朋友,可以到公园去,在那里也许可以见到同龄的孩子。孩子有了新朋友,妈妈也要努力打开心扉,跟别的妈妈成为朋友。

  好容易有朋友了,可是2岁孩子还只是玩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即使几个孩子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不过,他们也不是对对方漠不关心,比如一个人玩桶的话,大家都开始玩桶(这时要预备跟孩子人数相同的玩具)。这是孩子社会性开始形成的证据。再过不久,孩子学会更多的交流之后,就会主动说“喂,你是××吧”。

  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要想积极努力做事,运动身体是根本

  要想成就一个强健的身体,就要从婴儿时期开始注意锻炼。尽管这个时期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活动,却经常会偷懒不锻炼。

  与可以自由在外玩耍的时代不同,现在的孩子经常待在室内,即使跟妈妈一起去买东西也是用婴儿车或自行车。孩子的运动量格外地少。

  要想积极去做什么事,首先身体得动起来。这个时代更需要具备一个强健的身体,这是很重要的。

  2岁孩子能走2公里

  走路是培养好体力的基础。幼儿时期要让孩子每天走与他年龄相同的公里数。2岁的话2公里,3岁的话3公里,应该没问题的。如果没有专门的时间,可以在买东西的时候,或者去公园往返的时候顺便走路。

  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跑跑步怎么样”或者“上那个台阶吧”,这比单纯走路更能增强运动能力。

  我们对女儿就是有意识地这么做的。父母往往愿意用自行车或婴儿车载着孩子,但是我们尽可能让孩子跟我们一起走着去买东西,或者去公园。2岁时一天走2公里,只要有这个意识就不难做到。不用持续走,只要加起来有2公里就可以。父母要有这个概念。

  我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小时候,我们骑着自行车,让孩子走路。也许就因为这样,两个男孩子在学校的长跑比赛中每每都是佼佼者。

  对孩子来说做不喜欢的事是痛苦的。如果孩子原本喜欢走路,他会欣赏途中的自然景色,高兴地想出更多的走路方式,自发地去走,但是突然让孩子走2公里,一开始可能没那么容易。也许他会让大人抱,或者要回家,缠着大人不放。

  这时候大人可以跟他一起唱唱歌,一边走路一边说说话,制造快乐的氛围;让孩子注意路边的美丽的大自然,以及生物的存在,这都是很重要的。

  当然,如果有目的地,比如说去看电车,或者去某个小朋友家,孩子会更乐意。

  借这个机会也可以开始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反复具体地告诉他突然跑到马路上的危险性等。

  运动神经是遗传的还是训练得来?

  经常听人们说“做父母的运动神经就很迟钝”“孩子像父母那样活泼伶俐”。

  我也经常被问起“运动神经是遗传的吗?”遗传的部分肯定是有的,不过,那并不是左右运动能力的要因。

  父母的运动神经正常的话,孩子幼儿期如果训练得好,他的运动能力会充分发挥。专业选手的话另当别论。

  要说父母的运动神经与孩子的运动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也许因为擅长运动的父母所抚养的孩子训练的机会更多一些。不喜欢运动的父母很少让孩子做活跃的游戏,孩子自然容易变得不擅长运动。

  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还是要再试着让他走路。

  培养一个充满感性的身体

  增加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培养充满感性的身体

  提到培养身体,也许大家只会想到健康,其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事物有深刻的感触,有一颗易感的心。

  为此要给孩子创造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培养易感的心,也可以说是在人类的心中培育“自然”。

  从这个时期开始,在游戏中可以加入很多自然的元素。

  通过玩泥巴可以体会泥的感触,知道它不是什么令人讨厌的东西。在沙滩或草坪上光脚走,会有很舒服的感觉,而且孩子能注意到那感觉是有所不同的。

  即使不专门去海边或山里,在生活中也可以接触到自然。早上起床跟爸爸一起散步,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心情爽快,在炎热的夏天,用塑料泳池尽情地玩水,可以体验到水的魅力。

  身体感受到的东西会变成丰富的感性

  如果只是从书本或电视上得到知识,而不接触大自然会怎么样呢?

  比如,会说很多动物的名字,在图鉴上能分辨出来,大家都会夸这孩子聪明。而对所有动物都只是以“汪汪,喵喵”来叫的孩子,实际抱过动物的话,不仅知道动物的毛“软软的”,而且知道有些地方是硬的,还有味道;他可以感受到动物的温暖,亲身了解什么是生命;他还会感到动物心脏的悸动,传到自己的胸口,体验生命的神秘。

  那么,哪一种能给孩子更多的力量呢?长大成人后,之所以在获得某种信息时能深刻理解并看穿本质,正是因为他曾经体验了“真正的事物”。只是书本知识绝不能培养出感性丰富的人。

  不要干扰孩子自由感情的表现

  动辄哭或发怒的孩子容易被认为不好养。其实,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尽情表现,伤心的时候大哭不已,这是很不错的事情。

  人类原本是感情丰富的,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更多地被束缚到条条框框中,渐渐疏远了自然。至少在幼儿时期应该让孩子自然地表现他们的感情。

  ……………汐见博士专栏★父亲参加育儿②……………

  让丈夫体验育儿的乐趣

  尽管一再呼吁丈夫参加育儿,但是社会环境没有形成,现实中实施起来还是有点困难。那么,先走出一小步,妻子要对外宣布自己独自育儿很辛苦,要呼吁创造父亲参加育儿的社会环境。

  不过,已然为工作的压力所困的父亲们,要强加给他们育儿的义务的话,只能让他们雪上加霜,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所以,要告诉丈夫“育儿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这是做父母的丰富自己人生的机会,错过了很可惜”,让他知道参加育儿是很开心的,对自己也有益处。

  总之让丈夫接触婴儿,让他知道育儿不只是换尿布、喂奶,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孩子的成长,体验很多有趣的事。日积月累,丈夫也会感到育儿是件很快乐的事。

  本文摘自《育儿那些事》作者汐見稔幸 由漓江出版社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