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同雨又一次把警示牌深深的插入了地里,上面写着“水深危险”“严禁下河”“严禁戏(嬉)水游泳”,这些警示牌黄底黑字十分醒目,在梁平区和林镇大冲村的一条大河旁边,随处可见这样的警示牌。
几天前,易同雨的儿子小华,在河旁边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小华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在外人看来,小华的前途不可限量,小华不会游泳,家里人也从没看到过小华下河凫澡(游泳)。而在7月25号,小华一晚没有回家,7月26日,人们在河坝里发现了小华的尸体,小华一动不动的呆在河坝里,就这样永远的失去了生命,小华身上没有伤口,经警方的检查,发现小华是溺水身亡。
“听到那个消息,感觉天塌下来了。”“孩子出事,给我们家上下打击都非常大,上至七旬爷爷,下至十岁堂妹。我们作为父母心情悲痛,爷爷奶奶更是夜不能寐,人后抹眼泪,一颗颗心都碎了……”
然而,有关于孩子溺亡的事件还在继续上演。
8月5日下午,5个男孩共同在渭河宝鸡峡库区玩水,让人伤心的是这5个男孩,最终却只回来了2个,5个男孩相约去下水玩,其中1名男孩因为不会游泳,就站在岸边观看,另外4个男孩就进入水游泳中,其中3个孩子忽然溺水,在岸上的孩子立即开始呼救,岸边人员非常努力的救溺水男孩,但不幸的是这3个男孩子仍然溺亡。
同样的惨剧德州也有发生,8月5日晚,两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约在锦绣川景区“游野泳”,两个孩子竟外溺水而亡,水上漂浮尸体被来游泳的市民发现并报警,然而在两名少年溺亡的当天,还有数人不惧危险,仍然下水游泳。
溺水竟成隐形杀手
有关于溺亡是新闻时有出现,看的人胆战心惊,夏季天气炎热,不少人喜欢洗个野浴给自己“凉快下”,可这凉快一下,可是藏着“性命之忧”的。
据统计,每年有37.2万人死于溺亡,平均每小时就有40人因为溺水而失去生命,我国每年约有5.5万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其中溺水,交通事故是孩子死亡的主要原因,溺亡已经成为儿童和年轻人致死的十大原因之一,更为让伤心的是一半以上溺亡的人的年纪都在25岁以下,这些年轻的生命尚未享受精彩就永远的离开了世界。(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
溺亡就像隐形的杀手一样潜伏于每个孩子的身边,它们伸出黑暗的利爪希望在人不注意的时候伤害孩子,做为家长一定要小心谨慎的保护孩子,不要以为溺水离孩子很远,危险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有关于溺亡的四个误区
为什么溺亡人数高居不下?提起溺亡,很多家长会说“我把孩子教的很好,孩子 一定不会溺水”或者认为“只要不带孩子去水边玩,孩子就是安全的”,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而这些自以为安全的做法往往会坑害了孩子 。
首先,溺亡者不一定都会激烈挣扎。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如果人溺水,一定会大声求救,大力挣扎,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个人溺了水,而如果一个人很安静的在水里,那么多半是安全的。有一种溺水叫做“无声溺水”,孩子们往往在水中直立着安静的死去,或是因为呛水使得喉咙痉挛,孩子无力呼救;有的孩子因为过于恐惧忘记呼救;孩子不会游泳呛水后非常紧张,想喊也喊不出来,溺水过后,人体启动保护机制,孩子们试图张口呼吸,但是身体无法漂浮起来,这时你就会看到孩子正在“站在水里”,这种情况非常危险,父母必须要十分注意。
其次,溺亡不一定只发生在户外。很多家长认为,我不带孩子去户外河边玩水就是安全的,但实际上游泳池和浴缸也存在着溺水的问题,要带孩子去有救生员的游泳池,和年幼的孩子一起在浴缸里也要十分小心。
最后,水性好就不会溺水。提到溺水,很多家长会说,“我孩子会游泳,水性好不用担心溺水!”但实际上就算孩子会游泳也仍然有溺水的可能性,比如孩子忽然痉挛,或者被水中的杂物刮伤,或者有时候高估了自己体力忘记了休息,让体力迅速流失,以致于孩子不幸溺亡。
只要不游泳就没有事:溺亡的原因不只游泳,孩子在水边玩耍,打闹或者下水捡起物品都可以因为不小心造成孩子溺亡,孩子溺水不仅是“不游泳”这么简单。
父母要注意啥
想要孩子远离溺水的伤害,当爸妈的要怎么教育孩子?
安全教育: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首先要告诉孩子在野外去河边非常的危险,游泳和在水边玩闹绝对禁止,也不要轻易去捡河里掉落的物品,要向孩子强调溺水的危险性,让孩子不要去触碰禁区。
了解孩子的去向:日常了解孩子的去向,孩子有没有上学,孩子放学之后去哪,孩子有没有去玩水;此外,带着孩子去游泳池的时候,父母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方便孩子在有危险的时候进行救助。
教会孩子自救技巧:如果孩子学习了游泳,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危险发生时的应对技巧,如果不小心呛水了应该做,遇到各种问题要怎么应对,父母应该让孩子心底有个底。
孩子防溺水“六不准”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by新芽)
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