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选购必须了解的那些事儿

2017年06月25日 06:19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童书是孩子认知世界、愉悦心灵的一个重要媒介。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童书市场,如何选购是个颇需要智慧的工作。怎样才能既买得好,孩子又喜欢呢?

  (一)童书选购的“大原则”

  1。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

  书是买给孩子看的,孩子的兴趣和偏好自然要放在第一位,否则,制作再精美,价格再昂贵,也难以实现它的价值。经常有父母很发愁地向我咨询:“你推荐的某本书,我给孩子买回来,孩子不喜欢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建议他们让孩子的兴趣做主。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勉强给他看,哪怕浪费了手头的书。否则,因为怕浪费就逼着孩子看,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不仅不买当前这些书的账,连对阅读本身都不喜欢了。其实,有可能的话,让孩子参与图书的选购,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了。

  有些父母见我这样建议又有了新的担心:孩子选的书比较垃圾怎么办?这的确是经常出现的现象,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曾就这个困惑专门请教过国际插图大师科奇•保罗先生。

  保罗先生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就给他买回家,否则父母越回避,孩子越好奇。不要担心质量低劣的书会影响孩子的品位,只要父母在帮孩子买这类书的同时给孩子提供更有品位的读本,并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比较,他就会渐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书。说到这里,保罗先生还以他的亲身经历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自己小时候曾一度迷恋比较低端的漫画书,这是他母亲最为反对的,但母亲还是尊重了他的兴趣,同时提供更好的书对他进行熏陶,渐渐地,他自己也就主动放弃了低端的漫画书。

  2。不能有印刷、常识或其他方面的错误

  幼小的孩子,吸收能力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由于知识的获得容易“先入为主”,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如果不小心吸收了错误的知识,以后再遇到正确的见解时,就不容易接受,给教育带来困难。

  所以,就内容而言,给孩子提供的童书,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不能有错误,包括印刷错误、常识错误和逻辑错误。

  印刷错误不仅指字形错误,还包括色彩错误。一般来说,父母比较容易发现的是字形错误,而对于图片的色彩错误则往往容易忽略。其实,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失真的印刷、粗糙的色彩是很容易影响他的认知和审美体验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开始阅读认知启蒙图片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吸收性心智,错误的色彩图案会先入为主地给他们一个失真的世界。

  常识错误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但在这方面父母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迷信专家。记得有一次,陪桐桐看一套日本引进的、据说是非常权威的关于身体的科普读物,我没有事先翻看就直接陪桐桐阅读了,结果发现那本书中不仅骨骼的数量写错了,而且相关的知识介绍也有欠妥之处,吓得我赶紧收了起来。事后想起这个插曲,还心有余悸,想不到那么权威的作者、销量那么大的引进版童书还会有常识性错误!从此我对童书质量的警觉又多了一分,对专业人士的迷信一下子也淡了许多,同时也感到父母的压力很大,因为要善于甄别童书中的常识错误,还得父母知识广博才行呢!

  其他方面的错误,包括插图错误、逻辑错误等,虽然不那么常见,但也并不是没有,有一次我在听科奇•保罗先生来上海的讲座时,就听他讲到,他自己的一本书里,好像是《桑吉的面包师》这本,有个页面就画错了。虽然不影响理解,但看得仔细的家长和小朋友就可能产生疑惑。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小一点的宝宝来说,给他们提供的图书最好不要有错误,对于大一点、有一定鉴别力的宝宝来说,比较明显的错误并不是一件坏事,一旦他们发现里面的错误,孩子也会很有成就感,家长则可以对孩子的批判思维进行表扬鼓励,并借机教导孩子“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即使是专家,也可能犯错误,不要迷信权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很重要。

  我的女儿桐桐慢慢长大后,就经常发现书里的插图或翻译错误,每次我除了由衷表达对她不迷信书本的欣赏外,还会非常郑重地对待她发现的错误,甚至专门跟出版社联系确认,有一次出版社还特别就翻译错误跟版权方进行了确认,结果证明我们发现的错误是对的,承诺下次印刷会修正过来,自然,这件事也让桐桐很有成就感。

  3。“少而精”胜于“多而滥”

  有些家长给孩子选购图书时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弊端。一本精品的图书对于孩子成长的价值要比十本粗制滥造的图书大得多,但精品图书由于纸质、色彩、工艺等元素比较讲究,有时候制作成本较高,价格就相对昂贵。然而,只要孩子喜欢,百读不厌,宁可多花钱买点精品,也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买孩子不怎么感兴趣的图书。

  (二)童书选购的“小窍门”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童书,如何选购适合孩子的书是父母极为关心的问题,根据个人经验,我总结了几个可以重点参考的因素。不过需要事先声明的是,在给桐桐选购图书时,我也有失误,也不是“百战百胜”的。比如,有的书看似很好,买回来后桐桐却不怎么喜欢;还有的书,我自己不看好,桐桐却非常喜欢。

  由此可见,在童书选购方面,孩子与大人的口味是有所不同的,不能强求孩子对我们买的所有的书都感兴趣,除非有条件带孩子亲自去书店挑选。另外,我买的书中,很多都是其他父母强烈推荐的书,但买回来后桐桐也并不是都喜欢,这说明孩子之间的口味差别也是非常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时,还得靠父母细心捕捉孩子的偏好。

  1。选书可以重点参考的要素

  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童书,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缩小选购范围,在没有童书具体图文信息的情况下,我通常参考如下元素逐步缩小选购范围。

  ◆ 其他父母的口碑

  网络的发达,让父母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机会。很多“小书虫”的父母,在陪孩子看完一本童书之后,会热心地推荐、分享、评论,这些过来人的口碑,非常值得参考。

  我给桐桐买书的时候,大都是在网上买,因为不能亲自翻阅,所以就十分关注大家的评价。除了在当当网上看评论之外,我还经常去网上搜索其他人的评论或者去找其他现成的推荐,如王林老师推荐的“十大科普读物”等,公众微信“小花生网”上推荐的数学绘本、历史绘本等等。

  一些口碑较好的品牌书,如信谊绘本、启发绘本、蒲蒲兰绘本、“聪明豆”系列、“爱心树”系列等,也可以重点关注。

  ◆ 获奖信息

  正如国际插图大师科奇•保罗先生所言,一本童书,不会无缘无故地获奖,获奖意味着这本书总有一定的过人之处。这就为父母的选购提供了方便,既然已有权威人士给某些童书颁了大奖,如美国凯迪克大奖 、英国格林威大奖、德国绘本大奖、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等,选购时父母不妨特别关注一下。

  ◆ 经典作品

  经典是硬道理,好作品是会多年流传、经久不衰的。如果童书的创作年代比较早,销量比较大,一般来说其内容是值得关注的。这并不是在搞市场崇拜,我最初接触童书的时候,也坚持不戴有色眼镜去审视童书的质量,结果发现买回来的大多数还是国内外畅销的经典读物,特别是国外引进的经典。

  ◆ 特定的作者

  无意搞个人崇拜,但不可否认,很多知名的作家或画家,做出来的书就是让人刮目相看,他们的作品也深得孩子喜欢。比如,桐桐就比较喜欢佐佐木洋子、科奇•保罗、维吉尼亚•李•伯顿、宫西达也、李欧•李奥尼等人的作品,因此,遇到这些作者的作品,我就会留心一下。

  ◆ 出版社的专业性

  不同的出版社有其各自的竞争优势,那些在童书领域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少儿出版社,如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南海出版有限公司等,出版的童书已经形成特定的品位,品质可靠,值得父母信赖。

  ◆ 孩子的发展状态

  童书面向的是具有特定理解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读者群,当然要适合孩子的发展状态,包括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的心理发展需求。关于年龄特点,我在第二章已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就如何适应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而言,一般来说,主要是考虑孩子近期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当我需要培养桐桐的某项生活习惯时,就会选购像前面提到的“婴儿游戏绘本”系列这样关于洗澡、吃饭、秩序等常规教育的绘本;当我需要引导她的心理健康时,就会选购心理自助类的绘本,如“小兔汤姆”系列、“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小鳄狼”系列等;当她对某个自然常识话题感兴趣时,我就给她选购科普类绘本,如“第一次发现”系列、“聪聪科学绘本”系列等。

  2。巧妙判断具体读物的图文质量

  童书的文字内容和插图质量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文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判断,通读一遍大体就有感觉了,但孩子的阅读主要通过插图进行,因此插图质量的鉴别就至关重要。下面我就结合对保罗先生的专访谈谈插图质量鉴别的小窍门。大体来说,判断一本童书插图质量的好坏,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画家手绘还是电脑制作

  手绘的插图通常体现着画家的特定画风,便于孩子感受不同的绘画风格,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电脑制作的插图则没有这个优势。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购画家手绘的图书。

  许多经典畅销的图书,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小幸运儿和大艺术家”系列等,都是画家手绘完成的,很值得推荐。

  ◆ 插图的风格是否与众不同

  孩子容易被新奇的视觉体验吸引,太过常规的风格难以让他们钟情。保罗先生插图的《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桑吉和面包师傅》等童书之所以畅销,他个人认为主要是得益于与众不同的画风。保罗先生从小酷爱钢笔画,画风夸张、幽默,在常人看来,这似乎与孩子温情的世界格格不入,然而,孩子们却给了他极大的肯定,迄今已经畅销了250多万册!

  ◆ 插图的细节是否饱满

  插图的细节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引导孩子关注插图细节,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可以丰富他们的表象认识,激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同样是画一个实验室的场景,可以用烧杯或试管之类的表征,也可以画得细节很丰满,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会优先给孩子买细节丰满的。比如,下图是《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的实验室插图,细节就呈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没见过实验室的孩子,看到这个实验室的场景,会对实验室增加几分感性认识!

  ◆ 插图的简繁是否有节奏感

  细节丰富的插图既能体现作者的功力,也容易吸引孩子和父母进行更多的互动。然而,如果整本书都是繁复的页面,孩子也会视觉疲劳,甚至腻歪。所以,好的插图还应该给小读者一种节奏感,善于留白。空白可以让小读者冷静下来,以便在页面的“满”和“空”之间进行平衡,帮小读者调节视觉和思维,达到劳逸平衡。以《睡美人》的插图为例,画面的节奏感之美可见一斑。

  ◆ 前后页面之间的过渡比较自然

  就图书的插图而言,松居直先生认为,好的插图,在你快速逐页翻阅的时候,呈现在你视野里的应该是具有一定连续性的画面。保罗先生则认为,好的插图会在前一个页面里隐含下一个页面的线索,让画面的过渡更符合逻辑。此外,他还认为,同一个页面的插图应该分享一些共同的特征,这样读者看起来才会感到统一和谐。

  无独有偶,郝广才先生在其专著《好绘本如何好》中,也特别提到这一点,并用《巨人的春天》这个绘本插图作为范例进行了说明,见下图,每个页面都暗含着下一个页面的情节线索,过渡很自然,理解起来自然就容易了许多。  

  另外,黄毓博士还在她的专著《童书是童书》中推荐过一个很巧妙的判断童书插图质量的做法:拿起图画书先不要读文字,先用眼睛浏览一下书中的插图,然后以看图说故事的方式,猜猜故事内容,接着再看文字部分,如果原文和你猜的意思相差太远,那图画书的表达方式很可能存在问题,相差越少就越表示图画书有足够的说明性,应该可以放心买。

  以上是判断插图质量可以参考的几个要点,父母在选购时要进行理性的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选购的过程中,还是应该把孩子的偏好放在第一位。能让他们参与选购的就尽量让他们参与,毕竟孩子才是童书的首要读者,一本童书,只有首先让他们接受,才可能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

  本文摘自《“读”出一个好宝贝》作者桐桐妈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