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热衷当班干部?

2017年04月19日 06:30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每年的九、十月份,一些中小学的班级都会酝酿选举班干部或改选班委成员。老师任命、学生竞选,一些学生连续任职,全班学生轮流上岗,班干部的产生可谓五花八门。一些孩子甚至父母想出各种办法“参选”。对此,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看法又会是什么呢?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要竞选的是班长职务,在我以前当班长的经历中,一直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我知道自己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我觉得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因为,我有几方面的优势……”北京一所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级,举行班干部改选的一个场面。

  每年的九十月份,不少中小学的班级都会举行班干部选举。

  绝大多数孩子想当“官”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正值放学时分,在北京海淀区一所小学门口,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手里拿着一块巧克力往一个男孩手里塞。男孩边往外推边说:“不要、不要,李浩给了我10块钱,我得选他。”经询问,得知这两个孩子的班上转天要改选班干部,给同学巧克力的女孩和男孩提到的李浩都想当班长。这个男孩透露,李浩给班上二十几个同学每人发了10块钱,拿到钱的孩子都许诺选他,估计胜出的可能性比较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小学生、初中生都喜欢当班干部。如今的班干部多采用班级学生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因为现在的学生的自我意识都较强,对于老师自作主张任命的班干部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服气。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老师通常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竞选的方式选举班干部。

  既然是竞选,自然谁的票多谁当选。大部分小学生认为学习好、多才多艺、能够为大家服务,还要厉害、会管人能赢得投票;而中学生对学生干部的任职考量,除了学习能力外,更看重个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能体现个人魅力的素质。但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一致公认人缘好是关键。

  因此,有些孩子就想出了拿自己的压岁钱买零食、文具送给同学“拉票”的主意,也有的直接给钱,而一个初一的女孩为了增加自己的人气,举办生日会,请全班同学集体吃麦当劳。一些学生表示,这种现象在他们学校很普遍,不过,他们主要还是看重能力,不会因为“糖衣炮弹”改变自己的选择;但也有学生和家长表示,“这些做法是极具诱惑力的,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和没有主见的孩子。”

  为什么热衷当班干部

  “当班干部可以在讲台上领读,中午帮老师看管同学自习,会赢得老师的好感;如果能当班长,同学就会听我的话,也喜欢和我一起玩。”这是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晓凡对班干部的理解,也代表了不少同学的看法。

  从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国内初中生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身边的小干部“权力”还是十分看重的。孩子们普遍认为,学生干部所拥有的“权利”,按行使有效性的大小依次为:任务分配权,集体劳动和组织活动时,班干部给同学们安排任务;决策权,班干部决定班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人员调动权,学校举办文艺会演、运动会,班干部指派同学参加;惩罚权,同学违反纪律且不听劝告,班干部自行采取惩罚;优先获得荣誉权,在评优时,同等条件下,班干部可优先获得荣誉。更直接的利益是,学生干部还能在升学获得加分优惠。

  正因为看到了当班干部可以获得的种种“实惠”,所以,多数孩子对班里最大的“官”——班长最为向往,而对“班干部”的具体职务则会挑肥拣瘦,比如对卫生委员、劳动委员这样的干部头衔,多数不感兴趣。

  父母对“官”也很在乎

  家长们怎样看待孩子当“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普遍表示希望孩子能当班干部;如果当不上班委,能当个小组长、课代表也行,“有个职务在班里能管点事,就有机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家长赵先生说。

  “我儿子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太自信,我特别想让他当当班干部,好锻炼锻炼。”杨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她向班主任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位资深的小学老师透露,有杨女士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少,每个新学年,总是有家长向老师“游说”,要求给自己的孩子戴个“官帽”,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的家长甚至明确要求:“一道杠杠太少了,再给孩子加上一道杠吧!”这位老师坦言:“现在,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眼中,一道杠代表的已不是一份责任,而是一个等级,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

  据了解,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当上班干部,甚至全家总动员帮助孩子竞选。有的家长平时会多为班级作些贡献,为孩子积累印象分;在竞选中会帮孩子整理材料、帮孩子分析竞争对手;甚至给孩子出谋划策,教孩子尽量选那些估计票数最少的几个学生,从而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可以说,不少学生和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怀有较强的功利心。当然,也有部分家长从不过问此事,认为应该让孩子用自己的能力来说话。

  老师鼓励凭实力竞选

  在采访中,对于学生和家长私下为竞选“拉票”的行为,老师们并不赞成,希望孩子们凭实力服人。一位小学班主任教师说,“当个别家长跟我们沟通,表达想让孩子当班干部的想法时,我们会告知,竞选是以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的,老师并不参与。”

  其实,让学生当小干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对于改善整个班级面貌也有好处,也可以培养学生培养自觉向上、不断完善的进取精神,并非坏事。现在的小学教师还是会尽量多设置一些“干部岗位”,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等,全部加起来有20多个,有的班级还会设置轮值班长,目的就是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机会,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不该让子女过早陷入功利的泥潭

  学生们想当班干部是好事,但为了能达到目的采取“拉票”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失去童真,或许还会不择手段。其实,孩子是天真的,“拉票”行为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是成人把社会的功利性行为带进了孩子的世界,使得评选班委的工作有了世俗的味道;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家长“鼓励”孩子当“人尖”、凡事精心“运作”的非平常心态。单纯的孩子们根本没意识到,那些不起眼的巧克力、一顿便餐的交易,竟已和官场上所言的“贿选”沾上了边。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家长应该淡出班干部选举,引导孩子以平常心看待此事、行使民主权利,借此培养孩子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付出和为身边人服务的意识,淡化“官味”和等级意识。(记者 陈若葵)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