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怎样的起跑线?

2016年09月06日 06:30 江苏商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孩子的培养是家庭的大事,不过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精准的引导教育,恐怕许多家长都学不会。日前,《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简称《报告》)出炉,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6529个家庭调查追踪,揭示出中国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0-18岁)时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而在报告里低龄儿童智力开发过早、中小学生素质力缺失等问题凸显,已成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痛点。

  不过早开发儿童智力,是否真能做到?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始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而在中国,尤其重视教育的中国父母自然不会放过娃娃期的家教熏陶,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家住吴江的赵女士正是这样的代表之一,她的女儿两岁左右,望女成凤的她认为热爱阅读是孩子需要具备的好习惯,也受用一生。每天,她都会定时陪着女儿一起看绘图故事。不过,由于女儿太小,并不能完全按照赵女士的意愿来,也让赵女士有点懊恼。不过赵女士表示,现在女儿还小,等长大些懂事了,她还想送其去早教机构,开发其学习能力与艺术素养。  两岁的小娃娃已经关注其阅读能力,赵女士的例子恰是印证了报告中体现的相关结论。由好未来公益基金会联合家长帮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婴幼儿(0-3岁)时期,近一半的家长开始担忧孩子的阅读能力,甚至高于对孩子性格问题和睡眠问题的关注。幼儿园(4-6岁)阶段也同样如此。据《报告》统计,家长最关心的10项焦点问题中,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就占了4项,比如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读书习惯差等。  根据《报告》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中国家长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智力关注尤其明显,相反低龄幼儿的睡眠问题和性格问题却不会被特别关注。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4-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少父母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阶段孩子智力发展抱过高期望,要求孩子学习过多内容,从而养成被动型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造成巨大伤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孩子的素质力,应从低龄幼儿抓起

  王女士最近很是烦恼,她的孩子是小学五升六的学生。最近她越来越开始反思自己当初的教育行为。原来王女士的孩子虽然年纪已经不小,可对于收拾房间、出行准备等方面的生活问题却一窍不知,而且懒散拖沓等习惯也开始显现,可孩子自己却丝毫不愿意适当改变。“以前就让他好好学习,但就现在看来,真担心这孩子除了学习啥都不会了。”  王女士的孩子绝对不是个例。《报告》显示,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让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同时,孩子的学习问题却不是家长们担心的首要问题。在幼儿园阶段,家长普遍担忧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从幼儿园步入中小学,家长对孩子生活问题的焦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从47%上升到70%。生活能力差,已成为各地中小学家长最困扰的问题。  生活自理,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报告》的数字反映出更多令人担忧的问题:70%的孩子生活懒散、58%的孩子有拖延症、53%的孩子粗心马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孩子缺乏恒心、存在畏难情绪。中国孩子在自信心、恒心、毅力、生活习惯等“素质力”方面存在普遍缺失。  “它折射出应试教育弊端,家长过早重视孩子成绩,而忽视了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如是分析,“就人格塑造、品质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而言,若低龄阶段出现问题后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些影响或将贯穿个人成长的始终。”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