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何都市白领会青睐剖腹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1日 14:34  《郑玉巧育儿百科》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分娩,已成为孕妇热切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剖腹产(选择性剖宫产)率的提高,医学专家对剖腹产的安全性提出了种种质疑。为此,医疗机构采取了一些措施,努力控制剖腹产率,但结果并不乐观,剖腹产率仍在悄然上升。

  一些妈妈认为剖腹产会使宝宝聪明,妈妈会保持苗条的体形,产后性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等等,这是没有根据的。研究证明,剖腹产的婴儿在运动协调能力方面不如自然分娩的婴儿,易患新生儿湿肺;剖腹产的孕妇产后复原的过程要比自然分娩的更慢,更伤元气。

  如果你为了避免难产而要求剖腹产,则忘记了剖腹产本身就是创伤性分娩方式,是一次腹部外科手术。是否需要剖腹产来避免可能的难产,应由医生决定,而不是由你或丈夫来决定,只有医生掌握剖腹产的手术指征。

  如果你为了避免分娩的疼痛而选择剖腹产,那是最不划算的,手术麻醉过后,刀口开始疼痛,大多需要注射杜冷丁等药物来止痛,还有很多术后带来的不便。剖腹产是一次创伤性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如可能发生麻醉意外、感染、肠粘连等。顺娩后48小时就可带着宝宝安全出院,剖腹产要在医院至少住8天。

  你选择剖腹产以前,应明确知道:

  (1)现有的资料表明,剖宫产与自然阴道产相比,前者死亡率增加3倍。

  (2)剖腹产术后并发症是自然分娩的2~3倍

  (3)剖腹产儿未经阴道挤压,湿肺的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儿。

  (4)剖腹产儿发生运动不协调的概率高于自然分娩儿。

  (5)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喂养困难、机械通气等现象,在选择性剖宫产中更常见。

  (6)应最大限度减少分娩时的医疗干预。

  (7)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生理过程是目前人类生育最合适最安全的方式。

  剖腹产指征和注意事项

  剖腹产的医学指征

  剖腹产就是不经过产道分娩,而是医生打开孕妇腹部和子宫,直接把胎儿取出。剖腹产的产科指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提前预知自然分娩会对胎儿或产妇造成危险。常见危险有头盆不称(胎儿头部与妈妈骨盆不相称);妈妈骨盆狭窄;胎儿过大;胎儿异常,最常见的是臀位;高龄初产妇,检查发现软产道坚韧,估计胎儿难以通过;前置胎盘;脐带绕颈,估计自然分娩对胎儿有危险。

  (2)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必须紧急取出胎儿。产道、胎儿、宫缩、产妇状态等分娩因素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必须经剖腹产取出胎儿。

  (3)孕妇在某一孕期出现某些异常情况,必须经剖腹产取出胎儿。

  (4)胎盘早期剥离出血;脐带脱出;因妊娠并发症危及胎儿和妈妈生命,如子宫破裂。

  剖腹产注意事项

  (1)签手术同意书。无论因哪种情况行剖腹产,医生和护士都会告诉你应该注意什么,也会向你的丈夫(如果你的丈夫不在身边,会由你选择一位亲属或你最信赖的朋友)交代手术的相关问题,会让你的丈夫在手术协议上签字。

  (2)出现临产先兆,立即去医院。如果你是预知要行剖腹产的孕妇,当阵痛发生时,应立即到医院。如果胎儿已经进入产道,就很难再行剖腹产了。经产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3)术前禁食。术前应该禁食,一般要在术前6~8小时禁食。如果决定第二天早晨剖腹产,你就不要吃早餐了。如果决定午后剖腹产,午餐就不要吃了。

  (4)克服刀口痛,母乳喂养。剖腹产后不能马上喂母乳,也不能让宝宝出生后趴在妈妈的怀里。但当医生允许你喂母乳时,一定要克服手术刀口的疼痛,给宝宝哺乳。这时你可能还没有多少乳汁,不要紧,宝宝越吸吮,乳汁分泌会越多。

  (5)术后早活动。剖腹产后,医生会鼓励你早活动,通常情况下术后24小时就可在床边走动。有排气后就可进食了。

  (6)一定要避孕。剖腹产后避孕很重要。如果你还准备生宝宝,要比自然分娩等待更长的时间,最好距本次剖腹产1年以上。如果希望下次自然分娩,则最好等2年后再怀孕。一旦意外怀孕,人工流产对身体危害极大。剖腹产至少要过去半年,意外怀孕做人流才是安全的。因此,剖腹产孕妇产后避孕,是极其严肃的一件事情。

  (7)仍需做盆底肌锻炼。因为胎儿没有经过产道,就认为骨盆底肌肉和韧带不会松弛,所以不需要做骨盆底肌肉和韧带的产后锻炼,那就错了,仍然需要锻炼。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孕妇  分娩  剖腹产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