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些育儿误区要走出来

  误区一:生下来绑成棍儿可防罗圈腿

  农村的接生婆,总是把生后的娃娃裹得紧紧的笔挺的像根棍儿,并让产妇以后都这样将孩子捆扎起来,说是能防止孩子发生“罗圈腿”。

  错!其实,“罗圈腿”是由于钙缺乏所造成的。捆扎养育婴儿,极不科学,限制了宝宝的全身活动,不利于身心发育。

  误区二:不出满月不洗澡为防伤风感冒

  农村老人讲,孩子身上不脏,没有必要老洗澡。

  不对!新生宝宝皮肤娇嫩薄弱,防御能力很差,皮肤腺体代谢旺盛,如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故应经常洗澡。新生宝宝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气候干燥,可减少次数,每周l~2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水温一定要合适,洗澡前不要喝奶,动作轻柔一些,不要超过10分钟。

  误区三:婴儿睡摇篮睡得香

  至今还有些地区过度摇晃婴儿。将婴儿抱在怀中或将婴儿放在摇篮里不停摇晃,催其入睡。其实,过度摇晃对孩子有害。因为过度摇晃,会使婴儿大脑受损,影响智力。刚吃饱奶的婴儿过度摇晃,会发生吐奶,若呛入肺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若呛入气管,可发生窒息,危及生命。即使睡摇车也不应该过度摇晃。

  误区四:带宝宝探亲可以达到“三赢”

  丈夫在外打工,妻子生了孩子后,多么希望带着孩子去探亲。满足了夫妻的性福,也让孩子增长见识,岂不是三赢?

  不对!孩子太小跟妈妈外出,特别是出远门,对孩子是不利的。旅途环境条件不佳,孩子易受伤害不说,还容易感染疾病如麻疹、水痘、流感、手足口病等;在陌生的新环境里,宝宝的适应力很差,他们的生活环境被人为改变,生活规律被打乱,在疲劳、饮食不当或者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宝宝发生消化道疾病的几率很高。如消化不良、腹泻等肠道疾病等。在缺少医保条件下,医疗不及时,病情易加重,情况就更危险,对宝宝健康非常不利。

  误区五:买奶粉越贵越好

  爸爸在外打工辛苦一年攒了点钱,准备带回家过年。可家里来信说,生后不久的孩子奶不够吃,需要他回家时多带奶粉,而且一定要买贵的,不是“越贵越好”吗?爸爸到超市一看,吓了一跳!最好的奶粉是普通奶粉价格的几倍、十几倍,他攒一年的钱也买不了几桶奶粉。可怎么办呢?

  其实不必!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各种奶粉的配方成分表,很容易就会发现,奶粉的配方中的营养成分无非就是那些,同类产品的价格不应该相差很多。为什么有的贵得吓人?就是洋奶粉想借中国人对个别毒奶粉的恐惧心理,大赚中国人的钱。你只要选国产平价品牌奶粉就很好了。用不着多花冤枉钱。

  误区六:农村宝宝添加辅食就是给宝宝多吃鸡蛋

  农村家里都养鸡,鸡蛋有营养,孩子该添辅食了,一天多吃几个鸡蛋就可以了。

  不对!尽管鸡蛋富有宝宝生长发育最需要的高蛋白,但吃多了对宝宝没有好处,反而不利。以6个月前的宝宝为例,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鸡蛋中的白蛋白经过肠壁直接进入到血液中,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引发湿疹、过敏性肠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不良反应。另外,过多吃鸡蛋会增加消化道负担,使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血氨升高,同时加重肾负担,容易引起蛋白质中毒综合征,发生腹部胀闷、四肢无力等不适。营养专家认为,1岁至1岁半的婴儿最好只吃蛋黄,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至2岁的宝宝隔日吃1个整鸡蛋,待2岁以后才可每天吃1个整鸡蛋。

  误区七:母乳吃的越久越好,不急于添加辅食

  许多人的观点是:反正国家提倡母乳喂养,都说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品,买奶粉或其他辅食又那么贵,干脆让孩子长久吃妈妈奶好了,断奶越晚越好,省钱省事。

  其实不然。宝宝过了10个月,母乳就不能满足其所需营养了,而且断奶太晚,容易使宝宝除了母乳以外,什么东西也不爱吃,长期下去,宝宝的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体质下降,还易发生其他疾病。8~12个月是最适宜的断奶时期,如果在增加辅食的条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岁半也是可以的。

  误区八:孩子服药剂量好办,按成人量的一半或一少半就可以

  不可以!年龄和体重是计算小儿用药剂量的依据。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多数内脏及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对药物吸收很好而解毒和排出较差,因而对药物敏感,易于中毒,所以用药品种和剂量都要特别慎重。小儿用药不能按“成人剂量减半”的方法计算;也不能用适当减量的方法推测。而应该按着宝宝的实际年龄或者体重用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剂量才是科学的。一般家长很难计算准确,所以孩子有病还要看医生,根据医生的医嘱用药才好。起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王有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育儿  育儿误区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