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3%-30%的宝宝确实存在不同的睡眠问题。婴幼儿的四种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昼夜节律紊乱、睡眠摇头及夜惊现象。
■创造环境让3个月婴儿学会入睡
婴儿常会在瞌睡时哇哇大哭,民间叫“吵瞌睡”,其实就是入睡困难的表现,大多数3个月以前的小婴儿没有学会怎样入睡,需要家长创造一个符合睡眠卫生的环境:安静、通风、温度湿度适宜、睡具柔软、厚度适中。并且,给予适度的轻拍、摇晃或摇篮曲等帮助入睡,一般3个月后,宝宝就会自觉顺利入睡了。
睡眠觉醒频繁使睡眠“碎片化”,将影响体格和精神发育,是家长较多关注的问题。噪音、过强的光照,暴露于吸烟环境、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睡眠地点频繁改变都可造成睡眠不宁。睡眠中不合适的干扰,如频繁地喂食,摄入液体过多使夜尿次数增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饮食及药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如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等也常导致入睡困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发育异常,例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婴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睡眠不宁。
■睡眠习惯要从婴儿期做起
新生儿尚未形成昼夜节律,大约从4周开始形成25小时昼夜节律,4个月基本形成24小时昼夜节律。需从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入睡,就寝时间,小睡次数、长度和时间及就寝、觉醒时刻均要基本固定。妮妮,5个月大了,白天睡觉,叫都叫不醒,晚上清醒,怎么哄也不睡。原来,从出生开始,只要妮妮一睡觉,全家人都蹑手蹑脚的做事,双层窗帘遮住了所有的光线。结果,严重影响了妮妮的正常昼夜节律的形成。还有的宝宝表现为睡眠时间提前或延迟,例如朵朵每天傍晚入睡,半夜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丁丁则是深夜才入睡,中午才起床。这些也属于昼夜节律紊乱。所以,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固定的生活规律,逐渐培养和强化符合年龄特点的睡眠昼夜节律。
■睡觉摇头一般无需治疗
在门诊有好多家长因宝宝睡眠时摇头来就诊,表现为在睡眠中有规律的点头、左右摇摆头等,其动作迅速,有的孩子表现较为剧烈,甚至以头撞床板或墙。这类现象多属于正常的发育现象。少数可能与不良睡眠环境或精神疾病有关,一般不需治疗,随年龄的增长会自行消失,症状较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镇静剂治疗。所以,误认为摇头就是缺钙,大量给予额外的钙剂补充是不妥的,对宝宝的身体会造成负面影响。
■夜惊预示维生素D缺乏
小儿夜惊也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大多数家长认为宝宝半夜突然哭喊、或者听到大的声音肢体抖动一下就叫夜惊,这是不对的。夜惊主要发生于4~12岁的儿童,多发生于入睡后0.5~2 小时内,特点是突然发作,患儿在睡眠中猛然惊起,伴一声尖叫,然后是哭喊、手足乱动、双眼圆睁,面部表情十分惊恐,一般在几分钟内结束,醒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对于婴幼儿来说,夜惊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的症状之一,可以随着维生素D的补充得以缓解。但对于顽固的夜惊,需要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排除神经精神及遗传等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期专家:毛春婷主治医师 南京市儿童医院儿保科
通讯员 庞芳 快报记者 吕珂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