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思莱:儿童如何预防传染病

  家长应该重视疫情报告,做好传染病防护工作

  最近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2010.3.29——4.4)的疫情报告:2010年第13周(2010年3月29日至2010年4月4日),全市18个区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724例。乙类报告10种829例,比上周上升14.66%,比去年同期上升3.50%;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痢疾、乙肝、梅毒和麻疹。丙类报告6种895例,比上周上升16.08%,比去年同期上升1.47%。同时也重点的报道了与儿童有关的几种传染病,其中有:

  (一)甲型H1N1流感

  本周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例。

  (二)麻疹

  本周报告麻疹84例,比上周上升20.00%,比去年同期上升47.37%。病例主要以散居儿童、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干部职员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2.62%。

  (三)水痘

  本周报告水痘288例,比上周上升2.49%,比去年同期下降25.19%。报告病例数主要以学生和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6.04%。

  (四)手足口病

  本周报告手足口病426例,比上周上升26.04%,比去年同期上升1.84%。报告病例数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5.77%。并且重点提示虽然本周疫情整体平稳。但是四月份是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各级卫生、教育、建设部门应紧密配合,进一步做好托幼、学校和集中用工单位日常监测和卫生管理工作,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尽早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出现爆发疫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一周疫情报告提请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种传染病,尤其是家有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的家长更应该注意防范:

  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感染者有可能在潜伏期内就已经传染给他人。患者在症状消失后3天无异常解除隔离。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已经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麻疹: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系由麻疹病毒侵入呼吸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典型的麻疹病人的病程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疹期和恢复期。麻疹是一种有特征性的出疹程序和皮疹形态的疾病,伴有发热、咳嗽、结膜充血、畏光、流涕,口腔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一般医生多称麻疹发病过程是:烧(高热)3天,出(疹)3天、退(疹)3天。整个病程大约10天。麻疹可以并发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发疹5天解除隔离,合并肺炎于发疹后10天。潜伏期最短6天,最长21天。预防接种(计划内免疫接种):麻疹疫苗的第一针应该是在小孩出生八个月以后接种第一剂疫苗,在一岁半到两岁期间接种第二剂。

  近年来发现一些婴儿在8个月内发生麻疹,多集中在5~9个月龄,其原因是母亲可能未出过麻疹,又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因此母亲血清麻疹抗体滴度相当低,婴儿体内获得的血清麻疹抗体也低,出生后抗体又进一步衰减,所以发生麻疹。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多见于冬春季,传染性非常强,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经过呼吸道传染,也有的是因为接触水痘患者痘内胞浆污染的物件或者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下降、水痘处剧烈瘙痒以及合并感染等,病程一般2~3周。如果水痘痊愈后,病毒可能未清除,而潜伏在体内,可被重新激活引起复发性疾病——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此病疼痛剧烈,可引发坐骨神经痛、肺炎、脑炎甚至失明。患者隔离期为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水痘潜伏期最短10天,最长24天。 预防接种(为计划外免疫程序):水痘疫苗一般在满12个月开始接种。为出过水痘14岁以下的孩子接种一针,14岁以上接种2次。

  手足口病: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儿、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病,主要以5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过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例如,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械等均可造成本病的传播。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日,症状出现后2周或全部症状消失1周。目前所知20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此病,其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潜伏期短,发生重症的比例比较大。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日,隔离期症状出现后2周或全部症状消失1周。目前无疫苗接种的疫苗。

  猩红热:猩红热由产致热毒素的A组β链球菌所致,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常在冬末春初流行。此病发病急,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最初出现在耳后,颈部及上胸部,1日后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皮肤充血猩红色弥漫小斑丘疹。舌为草莓样舌。口、鼻周围不充血,腋下、肘部、腹股沟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色深、间或有出血。皮疹一周内消退,第一周末至第二周开始脱皮,躯干像糠样脱屑。潜伏期1~7天。猩红热易并发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患者隔离期咽部症状消失,鼻咽分泌物培养连续2次阴性解除隔离,但自治疗起不少于7天。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是重症,但是因为这种病毒与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力,可以合并无菌性脑膜炎或脑炎、睾丸炎,附睾炎或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以及肾炎。有的合并症病情较重,预后也较差,因此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本病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一年四季都有,冬春是流行高峰。本病多见于年长儿,2岁以下的孩子发病较少见。患病者需要隔离致腮部肿胀消失为止,直接和间接接触者需要检疫(即隔离观察)21天。潜伏期最短8天,最长30天。

  2007年12月29日卫生部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接受注射后,易感人群有98%能产生麻疹抗体;96.1%产生腮腺炎抗体;99.3%产生风疹抗体。抗体水平可以维持11年以上。如果孩子在1岁半以前和7岁以前没有得过上述这三种传染病,就可以选择注射,加强3次:小学1年级、初中1年级、大学1年级。但如果得过其中的任何一种病或者接种过其中的一种疫苗,就不能注射了,可以单独选择其它两种单价疫苗接种。

  以上传染病预防措施很简单,这些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到的:

  疾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医院是交叉感染的重灾区),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⑴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认真、仔细地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吃剩饭、剩菜。注意孩子营养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⑵ 家庭卫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最好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要勤洗、勤晾(晒)家庭成员所有衣被,尤其是孩子的衣被。请及时清理冰箱,冰箱物品分袋放置。哺乳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和双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进行消毒。接触儿童前、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⑶患儿家庭: 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家中治疗服药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⑷托幼单位及小学:要做好晨间体检。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在继续上学。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防止疫情暴发和蔓延。文/张思莱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儿童  传染病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