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到了3、4个月的时候,唾液分泌开始增加,再加上婴儿的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分泌的所有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到4~5个月后,涎液分泌量显著增加,6个月后乳牙初萌,会刺激神经,增加唾液的分泌量,这一时期小宝宝的吞咽功能尚未健全,多余涎液外延,并不属于病态。如果宝宝1岁以后仍常流口水的话,要特别留意其口水是否能正常吞咽,可以到专门的小儿神经科做相关检查确诊。
1~2岁的宝宝口水多,可在饮食上作些调整。不宜吃过多酸、甜食物。因的为酸甜食物容易促进唾液的分泌。中医认为,口水多的宝宝脾胃湿热,口水黏稠,口角烂,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建议可以用黄连1~3克,生干草3~5克,加100毫升水,煎后口服。可以每天饮用,根据年龄增加服用次数。临床上,还常用清热泻脾散来治疗。
除饮食外,还要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擦拭,防止口唇糜烂。可以在宝宝每次喝完奶后,喝少许温开水漱口。口角糜烂的话要做局部护理,用消过毒的干净棉签蘸温开水后清洗伤口部位,然后涂上金霉素眼膏,起到隔离作用。
流涎较严重的,甚至口角赤烂、颌间红赤甚至长有疮疹的宝宝,可用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败酱草各30克,水煎煮沸,取干净纱布投入同煮,外敷或外洗患处。
医生提醒:
一般5~6个月以上的宝宝,就能控制口水的吞咽,当然也存在个体差异,如有异常,还须及时到专业儿科检查。
文/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朱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