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防治流感不必“如临大敌”

  专家提醒:无须一出现轻微不适症状就往大医院赶,以免增大被交叉感染的风险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广州近期流感发病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目前发病率比上月最高时已有所回落,没有聚集性疫情出现。不过,在广州不少大医院,近一个月来门诊和急诊的感冒患者明显增多,特别是儿科小患者倍增,八成都是感冒病例,其中不少症状比较轻。有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打喷嚏流鼻水或稍有低烧便往医院送,挂不上门诊号就马上转急诊。对此,专家提醒,感冒有自愈性,催人催己都没用;另外,无须一出现轻微不适症状就往大医院赶,以免增大交叉感染的风险。

  儿科门诊急诊爆满

  记者近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看到,候诊室到处可见小推车,孩子笑的、哭的、闹的,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仍挂不上号的家长不时跑进诊室找医生。看不上门诊,不少家长就带着孩子转向急诊。

  而在中山一院,据了解,拜流感和普通感冒所赐,该院门诊量由平日的平均1.4~1.5万,近日飙升到1.6万人次左右,而增加的均是看头疼脑热的患者。该院儿科李燕虹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来看门诊的约八成是感冒发烧的小儿。

  “近一个月来小患者不断增多,但其中不少只是轻微不适。可很多家长很不淡定,即使不是急症也要挂急诊。统计下来,急诊量比平常多出两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许华告诉记者,考虑到门诊和急诊量不断上升,该科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增派医生出诊。

  流感样病例较上月回落

  “今年流感较去年同期在时间上相差不大,但发病率要高出去年。”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告诉记者,据最新监测数据,目前在全市哨点医院门诊病人中,5.8%的患者为流感样病例,比去年同期高出1.1%,与上个月曾经一度超过7%的数据相比,目前的总体情况已经有所回落。

  杨智聪表示,流感样病例中,不到三成被确诊为流感,其中绝大部分为B型流感,临床表现为高热、喉咙痛等。虽然所有学校均已开学,但因为卫生局和教育局近期加强了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监管,所以广州本地反而是聚集性病例减少了,没有新疫情增加,也暂未收到重症或是死亡病例的报告。

  专家提醒:

  感冒有自愈性,催人催己都没用

  “患上感冒,一般必须得5~7天才好,它的自愈性是需要一个周期的,想跳过这个流程或指望第二天就痊愈是不现实的。”王彤说,现代都市人群普遍都较浮躁和焦虑,表现在看病上就是不断催促医生、逼迫自己,最好一天假都不请,患病次日就能像钢铁超人般出现在办公室。

  “大家都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是凡人,感冒发烧再正常不过了。”专家指出,其实偶尔感冒一次未尝不是好事。“它在拉响警报,提醒你的身体已经太过紧绷,免疫力有所下降,需要静养休息和开展锻炼了。”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机会,好好调养身心,或能避免不少大病的来临。

  “总而言之,日常预防感冒的确有必要,而一旦它‘光顾’到自己头上,不必如临大敌般对付,适当服药解热镇痛、消除不适症状就行,过几天自然就没事了。”王彤说。

  实用贴士:

  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

  “可孩子打喷嚏流鼻水,不及时处理症状就会加重了,不上医院怎么办?”6岁女孩小怡的妈妈张女士说。对于这种观点,许华认为值得商榷。特别是大医院病人相对集中,孩子受到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如果原来只是轻症,受到病毒感染,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更得不偿失。其实,对于症状较轻的小患儿,家长只要让他们多喝水、休息足并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和胃口,如果孩子只是低烧,精神状态良好,呼吸正常,胃口也不差,就无需去急诊。

  “另外,只要日常注意好饮食起居,就能较好地预防感冒。”该注意哪些细节呢?许华编了个顺口溜: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食有节,寐有时,起居有常适寒温。同时,她建议家长也可参考使用以下中药帮孩子预防感冒:

  药物组成:金银花5克,桑叶5克,芦根10克,杭菊5克,生苡仁10克,淡豆豉5克。

  煎煮法:将6味中药加水两碗(约500毫升),浸泡5分钟,中火煮开15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毫升,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一碗半(约350毫升),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煎出液约100~150毫升,过滤取汁,与第1煎药液合并后,分次饮用。

  用量: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天。3岁以内婴幼儿每次50毫升,每日2次;3~6岁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6岁以上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有不明处应及时找医师指导。(记者涂端玉、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李绍斌)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流感  普通感冒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