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家中的宝,身体稍有不适,家长便心急如焚。日前,国家药监局下发通知,对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OTC)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要求新生儿和一岁以下婴儿禁用,并不推荐5岁内儿童使用。而“好妈妈”、“优卡丹”等市面常见的儿童感冒药中含有该成分,这让不少家长“麻了爪”,究竟孩子感冒该不该吃药,又该吃什么药?专家针对儿童感冒用药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为各位家长支个招。
一部分家长牢记“是药三分毒”,在孩子出现感冒症状时认为食疗即可解决,不必冒险用药。对此,专家表示,感冒对成年人可能是小毛病,但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尚未完善,发生感冒的频率远大于成年人,如果儿童感冒后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在经受各种症状影响的同时,因儿童本身发育的特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当儿童感冒时应该尽早、及时地对症治疗。
“儿童感冒的表现复杂多变,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症状,应对症处理,因此患儿前来就诊首先要分清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再进行针对性治疗。”青医附院儿科主任医师李自普表示,一般儿童感冒只要没有细菌感染,只需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板蓝根冲剂,3~7天就可痊愈;若是细菌感染,可使用少许抗生素。
误区二复方药疗效好,中成药更安全
大多数儿童使用的 OTC感冒药,都是含有退热药、抗组胺药成分,或是止咳嗽药和祛痰药等复方制剂。由于复方制剂的药物越来越多,一种药物含有多种成分,同时可以起到多种作用,许多家长认为这种药疗效更显著。不过,李自普医生表示,复方制剂对儿童并非最好的选择,药物的成分越多,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因此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李自普医生主张,儿童最好服用单方药,尽量少用复方药。同时,为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少用辅助治疗药物。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通常认为中药、中成药相对西药更安全,因此在给孩子用药时常出现几种中成药叠加服用的情况。李自普医生告诉记者,中成药一般有口服药和针剂。其中口服药给儿童用,要越简单越好,即尽量只用一种中成药,不要几种中成药一起吃,因为多种中成药药效成分很可能叠加,一起吃会超量。李医生认为,某些中成药提取中药针剂,制作过程很难保证高纯度,杂质的存在容易导致孩子药物过敏。在鱼腥草、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曾发生过危险事件后,儿科现在已很少用了。
误区三吃药后起皮疹是药物过敏
“医生,这药不行,我家宝宝会过敏。这个也不行,我的孩子对头孢、青霉素都过敏!”就诊过程中,常有家长在病例中写下一连串孩子的药物过敏史,让治疗难以入手。医生仔细一问发现,许多家长所谓的过敏就是孩子曾在用过这些药物后,出过皮疹。实际上,这是大多家长对药物过敏认识上的误区——将服药后起皮疹等同于药物过敏。“不应靠皮疹就判断孩子对药物过敏。”市立医院本部儿科主任医师王秀英告诉记者,这些皮疹有可能是病毒疹,即是感染的病毒引起了皮疹。王秀英医生表示,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年幼儿童中,10%的儿童可能发生皮疹,其中大多数不是真正对药物过敏,且日后再次给药时也不会复发 。病毒疹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所以当孩子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时,家长应正确鉴别。
王秀英指出,临床中初步判断是否为过敏反应所起的疹子的途径为:用药后出现皮疹,如果不是病本身引发的皮疹,就先停药观察,用抗过敏药物后若得到改善,可怀疑皮疹是药物过敏。若是轻的皮肤过敏,可在日后尝试再使用这种药,若再次出现了过敏反应,就可确定皮疹与这种药物有直接关系。另外,专家还指出了易致小儿过敏的几种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如APC阿鲁片巴米尔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烧药;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类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静脉点滴用的氨苄青霉素等。记者 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