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诱因
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称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老年人多见,吸烟,寒冷地区及环境污染较重地区发病率高。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
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正常人呼吸道有着完善的防御功能,下呼吸道始终处于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减弱,为发病提供内在的条件。尤其老年人呼吸道免疫和防御功能退化,更是如此。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时,轻微刺激就可导致支气管痉挛收缩,分泌物增加。
吸烟与本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吸烟者容易感染和发病,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患病率也越高,戒烟后病情可减轻或痊愈。
感染常常是继发性的,可加剧病变的发展。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也可有支原体感染。病毒以鼻病毒、黏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细菌常见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等。
寒冷多为该病发作的重要诱因。寒冷季节,特别是气候突然变化时常加重或急性发作。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作为过敏原而致病。喘息型支气管炎多有过敏史。
刺激性粉尘、烟雾和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污染长期的刺激,常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主要症状】
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表现,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起床后或体位变动时引起排痰,常以清晨较多,一般为白色泡沫状黏液或浆液,偶可带血。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呈白黏痰或黄脓痰。
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和进展,终年咳嗽、咯痰不停,冬秋加剧,并发生喘息。若有严重而反复的咯血,提示严重的肺部疾病,如肿瘤。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痰则变为脓性黏液,咳嗽和痰量亦随之增加。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引起喘息。早期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气急。劳动或活动后气喘明显,严重时动则即喘,生活难以自理。
根据临床病症的表现,本病又分两型。
单纯型: 以反复咳嗽、咯痰、痰多为主症。
喘息型:除咳嗽、咯痰外,伴喘息,但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如并发肺气肿,则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本病病程可分为3期。
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常伴见其他痰症表现。
慢性迁延期:具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表现。
临床缓解期:有轻微咳嗽,咯痰量少,并持续2个月以上。
【就医指南】
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病史,并排除由心、肺肿瘤或结核等其他可导致咳嗽、咯
痰、喘息的症状。
每次持续发病最少为3个月,并连续发病2年以上者。
肺底可听诊到干、湿啰音,喘息型可听到广泛哮鸣音。急性发作期有干、湿啰音及哮鸣音。
X 线检查:肺纹理增粗、增重,或呈条索状、斑点状、斑片状高密度影。
实验室检查: 急性细菌感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常规检查、痰液涂片或培养可助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应注意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鉴别。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西医治疗】
* 抗感染治疗:口服阿莫西林0.5克,每日3次,或头孢克洛0.5克,每日3次,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钾酸375毫克,每日3次;肌内注射青霉素160万单位,每日2次,或丁胺卡那霉素0.2克,每日2次,或克林霉素600毫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青霉素320万单位,每日3~4次,或环丙沙星200毫克,每日2次,或头孢呋辛酯15 0 毫克,每日3次。或根据痰培养选择其他抗生素。
* 止咳化痰:复方甘草合剂10毫升,每日3次,或盐酸氨溴索30毫克,每日3次,或强力稀化黏素300毫克,每日3次。或蒸馏水40毫升、α-糜蛋白酶5毫克、庆大霉素4万单位雾化吸入,每日2次。或加入复方安息香酊。
* 解痉平喘:口服茶碱控释片0.1~0.2克,每日2次,或沙丁胺醇8毫克,每日2次,或盐酸溴己新片1~2片,每日3次;喷雾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吸入剂等;肌内注射二羟丙茶碱0.25~0.5克,喘甚时肌内注射1次;静脉注射或滴注氨茶碱0.25克入4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或氨茶碱0.5克、或二羟丙茶碱0.5克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每日1次;激素治疗时,可选用氢化可的松20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喘息减轻后减量停药或改为泼尼松口服,维持治疗。
* 缓解期治疗:酮替芬1毫克,每日3次;提高免疫剂可选用核酪口服液,或胸腺肽或干扰素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风寒袭肺型:症见咳嗽声重,或有气急喘息,咯痰稀薄色白, 兼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且舌苔薄白,脉浮紧。适宜用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的方法治疗。
参考方药:咳嗽、咯痰为主者,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金沸草10克、橘红10克。
有喘息者,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6克、苏子10克、半夏10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5克、射干10克、橘红10克。
可用中成药: 通宣理肺口服液。
◎风热犯肺型:症见咳嗽声粗,气粗或咳声嘎哑,痰黏色黄,咽痛,或有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楚,且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适宜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方法治疗。
参考方药:桑叶10克、菊花10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金银花3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紫菀10克。
可用中成药:羚羊清肺丸。
◎痰热蕴肺型:症见咳嗽喘息,气急粗促,痰黏色黄,胸胁胀满,烦热口渴,便秘尿赤,身热有汗,且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适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方法治疗。
参考方药: 桑白皮1 0 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生山栀10克、全瓜蒌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浙贝母10克、苏子10克、半夏10克、葶苈子10克、胆南星10克、橘红10克。
可用中成药:气管炎咳嗽痰喘丸。
◎肺虚喘咳型:症见咳声低弱,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咯痰稀薄,自汗畏风,或呛咳痰少黏稠,烦热口干,面色潮红,且舌质淡红、苔少剥落,脉细数无力。适宜用益气养阴、定喘化痰止咳的方法治疗。
参考方药:太子参15克、生黄芪3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生白术10克、防风6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可用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
中医传统疗法
★针灸疗法。
在夏季三伏季节,用梅花针叩肺俞、膏肓、百劳等穴。
【预防与保健】
在临床缓解期要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早睡早起,注意休息,预防感冒,避免到环境污染严重、有刺激性气体及人员稠密的场所去;在慢性迁延期,要减少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积极治疗;在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食物要清淡易消化,宜吃新鲜蔬菜,如大白菜、菠菜、油菜、白萝卜、胡萝卜、番茄等,为补充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的消耗,多吃柑橘、梨、枇杷、百合、莲子、白果等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果品。忌吃韭菜等辛辣食物。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