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脏,是指心、肺、肝、脾、肾五个脏器。“五脏”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中医学的本质。中医的五脏不是指单纯的器官,而是以器官为主体的整个系统的总称。就拿“心”来说,西医的心指单纯的心脏。但中医的“心”不仅仅只是一个心脏,它代表了一个系统,其功能可以主血脉和神志。
小孩子的五条重要经络都集中在手掌上,具体对应方式是这样的:大拇指对应脾经,食指对应肝经,中指对应心经,无名指对应肺经,小手指对应肾经。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从具体顺序一个一个进行了解。
1、 心系统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为帝脏,主血脉,管神智!喜伤心!
心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行不息,周流全身。心脏的搏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又负责管理神志,包括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述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心功能正常,则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的信息反应灵敏而正常。如果心虚,小孩就会心神不安,容易受惊,半夜还可能被惊醒。如果心火太旺,则容易烦躁,入睡困难。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管小便,心火旺的宝宝小便黄,味道特别重,这时就需要清心火。多喝水。
情绪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都会影响心系统的运行。宝宝“心常有余”,他们说笑就笑,想哭就哭,有时在他们哇哇大哭时打个岔,他们可能马上会破涕为笑,情绪表达非常直接。
小孩子发育迅速,“心常有余”这一特征也会表现为心火旺,心火旺时,小孩子会舌尖发红,小便量少且色黄,临床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睡眠不好。有的宝宝不易入睡,有的宝宝睡不踏实,有时梦话连篇,有时哭闹不止。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考虑清心火。心经是小孩子的中指,从指尖推向指根为清心经。临床操作中,小宝宝心经常清不补,就是常用到清心经的说法,而慎用补法。当心虚受惊时,多用补肾经替代。
2、 肝系统
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肝主筋骨,其华在爪。肝为将军之官,主决断。怒伤肝。
肝在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肝主疏泄,喜通达,恶抑郁,最怕堵。胆汁的分泌由肝调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肝还维持气血运行,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如果肝气顺畅,则气血调和,如果肝气郁结,则会出现血瘀等现象。很多成年女性月经不调,或是月经前后乳房胀痛或刺痛,就是肝气郁结导致的。怒气会伤害肝脏。
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状况能够反映肝的状况。肝气郁结在小儿身上不太常见,他们更多的是肝气旺盛,所以小儿临床表现为“肝常有余”,而肝火旺的特点之一就是眼屎多,尤其在春天,万物复苏,宝宝的肝火特别旺盛,特别容易患过敏性结膜炎或急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肝气盛的孩子多表现为脾气急躁、倔强和坚持,当不顺意时动辄哭闹发作。 这一特点在宝宝生病时尤为突出。宝宝一生病,就会比平时爱发脾气,比较烦人,这正是他们体内肝火虚旺的表现。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可以帮孩子清清肝经,就是从食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
3、 脾系统
脾与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主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头!思伤脾!
脾主运化。所谓运,是输送、转运的意思,而化则是消化、吸收的意思。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知道“脾”主要负责为身体输送营养。“脾”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传输至全身脏腑。如果脾胃虚,就特别容易吃饭不好,消化不好,吸收不好,大便不好,长得瘦小。脾胃盛则会特别能吃能拉,但往往由于吃得过多,造成来不及消化,从而出现便秘,口气重等现象。
精神状态也会直接影响着脾胃的状态。通常心思重、思虑多的时候胃口也会不好。而胃口的好坏又会影响到后方的补给系统。只有拥有好胃口,才能拥有强盛的后方补给系统,免疫力才会旺盛!
“脾”还负责生血统血:如果脾胃长期虚弱,宝宝总是不爱吃饭,或消化不良,则生血无源,统血无力,会出现血虚、贫血、或者血溢脉外、出血等症。
“脾”有一个脾气,就是喜燥恶湿,孩子消化不良时,常常会引发脾虚生湿,再加上孩子爱吃甜食,这会使湿气凝结成痰。中医有一句话:“脾为生痰之器,肺为储痰之器”。所以,当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咳嗽有痰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给宝宝忌口,切记病从口入,饮食清淡容易消化为主,让脾胃不要有过多的工作量,否则会有源源不断的生痰之源,痰咳就不易治愈了!
脾开窍于口,我们可以从宝宝的嘴唇颜色判断他的脾胃状况。如果唇色淡白,则说明宝宝脾胃虚弱,通常胃口不好,大便细软或不成形。唇色发红,表示脾胃盛,宝宝胃口就好。但唇色过红,则往往胃口太好,容易饮食不节制,大便会特别多,有时会特别粗,个别宝宝易引发肛裂。
宝宝们脾胃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他们的消化系统不完善,功能不强调,所以“欲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养育原则,特别需要家长们配合。这三分饥,就是少吃多餐,每餐7分饱,就不至于腹胀、消化不良、或者便秘和腹泻了!
在平时的日常保健中,脾虚的宝宝,可以常常补脾经,在大拇指指面旋推为补。如果胃火太盛,就清胃经,从大拇指外侧面指根推向指尖。
4、 肺系统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与鼻,主皮毛。忧伤肺。
肺负责呼吸,在呼吸的过程中,五脏六腑均参与进来。如果肺上有病,,除了呼吸功能会受影响,可能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外,其他的器官也会受牵连。例如咳嗽,初期只要清清肺就好,如果咳嗽久治不愈,除了要清肺之外,一定要注意补肾。咳嗽是初病在肺,久病在肾,中期在脾。如果咳嗽有痰,则需要考虑脾的运化问题,因为脾为生痰之器,肺为储痰之器。
肺开窍于鼻。鼻子的状况直接反应肺的状况。肺部正常,鼻子就能正常工作,加工、过滤干燥、湿冷的空气,把灰尘、病毒等阻挡在外。鼻窦就像一个智能的中央处理器,能把干燥、湿冷的空气调整为人体需要的状态后再输送至肺部。而鼻毛就像一个清洁工,不断的进行大扫除,把垃圾排除在外。当鼻毛受凉时,鼻子就会变得懒惰。造成垃圾堆积成山,呼吸不畅,这时人就会张嘴,用嘴呼吸,这样最直接的状况就是导致病毒没有任何阻碍的长驱直入,直接进入肺部,引发咳嗽等状况。当宝宝鼻子不通,呼吸不畅时,妈妈就需要及时的给孩子擦鼻翼两侧,让鼻子恢复工作。
宝宝生理特点中“肺常不足”,外界温度变化一剧烈,春秋冷热交换之际,或是夏天、冬天室内室外温差太大,小孩子就特别容易感冒,咳嗽,还可能引发鼻炎。鼻子是肺的窗户,感冒着凉时,通常是鼻子最先有征兆。
肺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因此,肺还负责皮肤,1岁以内的孩子肺常不足,皮肤上,就是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这个时候,帮孩子推推肺经,就特别见效。宝宝的肺经在无名指指面上,从指尖推向指根为清肺经,在无名指指面上旋推为补肺经。
5、 肾系统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肾开窍于耳,主二阴(大小便),肾主骨,生髓,牙为骨之余,其华在发,恐伤肾!
肾系统是所有五脏六腑中责管及理事务最多的一个器官。从年少到年老,肾在我们一生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肾”负责骨骼、牙齿、头发的发育等,人老肾先衰,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老人的特点:耳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头发斑白脱落、记忆力下降、大小便慢慢的控制不好,常常尿频,便秘等,这都与肾气衰微有关。过分的惊恐会伤及肾。人收到过度惊吓会尿裤子,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孩子的特点“肾常虚”,说明肾气发育有一个过程。肾开窍于耳,宝宝肾气不足,耳朵常常发育不全,随着肾气的不断充盈,宝宝的耳朵会越来越好。
而小孩子的身体发也与肾系统密切相关。刚出生时,他们骨骼软、头发稀疏,没有牙齿、大小便无法控制。孩子长大后,随着肾功能强壮,骨骼就开始变得硬朗结实起来,头发也渐渐变得浓密起来,脑子也越来越好使。孩子日常保健时,我们应常补肾经,也就是旋推小指面(指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