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有自由开放的民主育儿,也有像“虎妈”一样严谨不徇的家教。每位父母都用自己的方式来印证“100分”的教育,但现在,我们似乎陷入迷惑:为什么做那么多还是没有变好?
“100分”为何让我们变得更沉重?
什么是“100分”家长?
尽管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追求,但“100分”家长的共同特征都是让这种愿望变得异常强大,而造成某一方面的压力加之于孩子和自己身上。通常,我们会见到三种“100分”家长。
完美型父母:自我要求百分百
顾名思义,这类型的父母自身就有超高的自控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事业和家庭都有很大的期望,并且身体力行使各个方面都尽善尽美。属于这个类型的家长,自身可能就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成就不凡而且广受赞誉。
自身的杰出并不等同于孩子的优秀。当父母的光环太大,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就像面对强光背后总投下一片阴影。特别是面对来自他人不可预料的无知言论:“你看你妈妈/爸爸真出色啊,真应该学一下你妈妈/爸爸”,更可能成为孩子受伤害的源头。对孩子来说,父母变成了成长中必须比较的竞争对手。但年幼弱小的孩子在阶段上还没有能力,在愿望与现实的落差之间,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和怨怼。若然父母不单没有发现,还反过来责备孩子窝囊,则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要求百分百
如果说完美型父母是控制自我的国王,那权威型父母一定是控制孩子的国王。这类型的父母必然对孩子有非常大的期许和愿望,就像完美型父母对自己不服输的要求一样,权威型父母也为孩子灌输了“不能认输”的心理。
最能代表权威型父母的情景应是:“怎么又没有100分?”。不是有一句话“爱之深,恨之切”,恨铁不成钢也许是这一型父母的典型心理吧。然而,父母的爱在这里反而成为一把挫刀,将孩子打磨得消极疲态。权威型父母将教育变成了要求和指挥,孩子则成为他们的手下,只注重成果不看重过程。被忽视了感受,没办法与父母作良性互动的孩子,只能够沦为执行父母要求的棋子,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拥有了反抗的能力时,便不会再留恋父母的压迫。但与父母的期望不一样的是,孩子可能更容易沉迷于不良习惯,因为父母长久以来一味的驱使让他们反感被要求,因而更容易选择能够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
保姆型父母:为孩子付出百分百
相比于前两种父母,保姆型父母一定是最“无私奉献”的父母了。这类型的父母爱孩子更甚爱自己,不惜牺牲个人时间和工作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孩子健康成长的事业上。照顾孩子起居饮食且无微不至,有能力的父母甚至用尽一切条件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这类型的父母最致命的问题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生命的价值在于经历的过程,如果凡事一有需求就马上被满足,那便可能失去许多乐趣。曾经有则笑话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点:有个人死后见到天使,天使问他希望到什么地方。那人兴奋的说:“我希望上天堂,要什么有什么不再有烦忧。”天使实现了他的愿望,无论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很快他就觉得了无生趣,便恳求天使将他放到地狱吧。然而天使说,这里即是地狱。
适当爱,就是满分
追求完美的压力让家长们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忘记了初衷:只是因为爱孩子。其实,只要有一颗爱儿心,适度付出,你便满分。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凡事要求孩子要做到前先反省自己能否完成,自己事必躬亲才能让孩子有一个模仿和学习的好榜样。
保证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陪伴和聆听作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能够与父母做到良好的身心交流,即时没有众多的启蒙班、兴趣班,孩子也能够发展出和谐的人格魅力。
忌攀比,勿比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因此才有因材施教之说,不必过分紧张孩子会不会落后于人。相反如果已经有适应良好的教育方法,家长应该对孩子和自己有更大的信任。
父母也有生气的权利:除了过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恶劣情绪不宜发泄,父母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形成同理心,学会关心他人的情绪而不是只专注自己的世界。
避免空洞而无用的要求:孩子刚刚开始尝试新事物,一下达到父母的理想目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父母的鼓励和自身的参与可以引发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由心而发地热爱并为之努力。
父母亲和孩子一样,也是在摸索中成长。相比于成为完美的压力,不如与孩子一同享受成长的过程吧,因为毕竟只有爱的分数无可衡量呀!文/林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