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家长如何识别真假“手足口病”

  每年的5至7月是小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手足口病的发烧、红疹等症状与很多其他疾病相似,如何鉴别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困惑。近日儿科专家发现家长带着“疑似手足口病”的孩子来就诊,结果检查后发现是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其他问题。

  1、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见到孩子嘴里有泡,就以为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因此恐慌不已。昨天,记者从中大医院儿科获悉,近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有所增多,其中尤以疱疹性咽峡炎多见,它好发于夏秋季,尤其是以3至5岁幼儿多见。

  专家提醒家长,对于这种疱疹性咽峡炎常见儿童病,虽然表面上看,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淆,但其实质还是大有不同。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平时还应注意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是种比较特殊的感冒,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可通过手、口接触传染。在临床门诊中,一般每100个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个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有些家长一见孩子长疱疹,就怀疑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但事实上,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比手足口病小得多,孩子的手和脚心都没有疱疹,一般就不会是手足口病,不必过分恐慌。

  专家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2、如何辨别水痘和手足口病?

  夏季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两者都是“长痘痘”、可传染的疾病,且侵袭对象也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区分两者,很多家长并不清楚。

  专家指出,虽然水痘和手足口病患儿都会出现发烧现象,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区别。水痘疱疹是全身性的,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则是前后胸、腹背部,此外,头面部、头皮上、脚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现。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脚及口腔,躯干很少,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病情会持续7―10天。

  专家提醒家长,无论是手足口病还是水痘,都属于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所以,不管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的哪种症状,都应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就诊时,最好选择儿童专科医院。

  3、如何辨别口腔溃疡和手足口病

  张女士介绍,上周发现孩子嘴里长了像溃疡又像疱疹的东西,一想到最近流行的手足口病,全家惊慌失措,带着孩子去医院看急诊后,结果却发现孩子得的是口腔溃疡,虚惊一场。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一般都是发烧加固定部位的疱疹,比如在手心、脚心、臀部、肛周出现丘疹和疱疹,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有的人会所有部位都有症状,有的人可能只是其中一个部位有症状。口腔溃疡是人们日常最易患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尤其是1―6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口腔溃疡多发生在舌部、颊部、软硬腭、前庭沟、上下唇内侧等处。

  专家说,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再加上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空气中的病毒进入儿童呼吸道;另一方面,市民夏季常用空调,不少成人习惯于在办公室有空调的凉爽环境中办公,结果一回到家也马上打开空调,而孩子长时间呆在门窗紧闭的空调房里,不仅空气不流通,还易滋生病毒。空调温度又调得过低,儿童无法承受,从而引发热伤风,也可能染上病毒。

  在预防上,专家建议儿童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切断感染途径。同时,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在饮食上,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食品,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崔玉艳 杨甜子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