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关于传宗接代的新闻,说一个大学女教师,养育了一个女儿,个人还想继续读书发展,并保持生活质量。但二胎政策出来以后,强势的婆婆非要逼她再生一胎,博男孙。
她感觉没有征求她的意见,就这样被逼迫,心里极其不爽。她试着和婆婆商量,却被骂“占着茅坑不拉屎”。她试图求助丈夫,无奈丈夫不肯表态。最终,情绪的问题导致这位女教师出现头疼、胃病、失眠等现象。为此,她先后6次求助于心理治疗师。
在这里,婆婆投射出一个模式:你不服从,我就用愤怒惩罚你,逼你服服帖帖,让我掌控一切。所以,她不断恶语相向,企图让女教师就范。
而女教师,表面上对婆婆不满,但实际上,她有一部分认同了婆婆的逻辑,即:“愤怒可以惩罚我”。当她表示不想生二胎时,婆婆就将愤怒倾泻到她身上。而她“接过”这些愤怒,指向自己,令自己出现一系列身体症状。
当然,这不是女教师故意难为自己,而是一种投射-认同,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成长打下的烙印,极具个人风格,不是人人都会这样的。但无论如何,女教师的投射-认同令婆婆的武器,恶语,在她身上产生作用,让她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惩。于是婆婆的模式奏效了——而女教师的认同模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家庭中常见类似的事。一旦我们认同对方不好的投射模式,就如仓鼠落入脚踏笼,被耍得团团转,头晕脑胀又无从脱身。所以,如果我们不想这样,还是远离笼子的好——对方投射,我们没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不认同。
比如婆婆逼迫时,女教师可以告诉婆婆“我很尊重你,但我不会改变立场”。就如坚定的岩石一样,直面巨浪汹涌,我自巍然不动,既不盲从你,也不自我惩罚。
这样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来,用愤怒来逼迫对方的人,都渴望对方就范。如果对方老不就范,她就会受到影响;二来,被逼迫的人可以保留自我,不至于攻击自己。
当然,无论是投射模式还是认同模式,都在潜意识中发生,意识很难去调整它。这意味着,女教师就算明白“不该攻击自己”,但未必做得到。这时,调整潜意识的任务就应该交给专业人士——所以她去找心理治疗师,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周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