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一口奶”的商业味道

  ■ 学界视野

  尽管美赞臣在中国市场涉嫌商业贿赂的事件得到了和解,但涉及医务渠道贿赂、操控宝宝“第一口奶”还是让中国消费者很不高兴。不过,对于身为妈妈的我而言,自家宝宝的“第一口奶”也有商业味道,却并没令人不高兴。

  两年前,法国南特,宝宝比预产期迟到了两周,在催生和人工分娩失败的情况下,她通过剖腹产来到这个世界。出生后,每隔两个小时就需母乳喂养一次,奶水在各种催乳下仍是严重不足。当宝宝体重快下滑到警戒线时,我开始责难医方的不作为,然而,却是误会一场。我以为他们会主动采取诸如喂奶粉之类的措施确保宝宝成长,而另一方面,他们则认为我希望母乳喂养,因而没有提出帮助奶粉喂养的请求。误会消除后,每次他们都会在我提出请求后提供某品牌液体奶。后来出院收到了一个宝宝礼盒,里面是各商家提供的样品和宣传册。事实上,上述过程中也存在着广告植入,宝宝的“第一口奶”也有着商业的味道,但并没因此让人心生反感,究其原因,在这“第一口奶”的主动和被动之间。

  毕竟,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心情,而选择某样好东西则是父母身为消费者的自由。正是失去了这样一种“选择的自由”,对国内医院推出的“第一口奶”备受厌恶。在医生和厂家的利益输送之间,自由选择的剥夺会使既是患者也是消费者的父母觉得阴谋背后被牺牲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有鉴于此,当“第一口奶”成为必需时,医院所能做的应是在孕前辅导中善意提醒孕妇提前备好某一自己偏好的奶粉,而不是直接将产品提供给孕妇和产妇。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受到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操控。电视内外的广告攻势,商场货架的食品陈列,竞争对手的蓄意抹黑,无论是针对主观心理感受还是客观购物条件,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乃至局限消费者的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的前提不仅只在于对选择之物的认识和信息的获知,也需要一个可供选择的前提。在当今的食品供应链中,生产集中化和分配全球化的趋势看似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选择的内容却日趋同质化,甚至品牌的单一化。

  事实上,看似生产经营者的产品供应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但随着大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崛起,他们的支配地位在表现为市场垄断的同时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反对垄断“第一口奶”的主旨意在通过保障公平的竞争,为其他生产经营者提供生存的空间,进而在确保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共存的情况下保障可替代性的选择。

  □孙娟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文章关键词: 第一口奶 奶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