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紧张!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新病种

  近日雷雨加烈日,可谓又闷又热。而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发热患儿,他们有的脸红彤彤,有的病怏怏,失去了平日的活泼好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一是流行性感冒,二是今年较为多见的疱疹性咽峡炎。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5岁的浩浩两三天前开始说“喉咙痛”,接着就发高热,也不愿意吃东西,妈妈以为跟以前一样又是咽喉炎引起的发热,于是就给浩浩喂了药。没想到,浩浩的咽痛症状越来越厉害,还说肚子痛、头痛……妈妈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什么病?没听过!”浩浩妈对此非常紧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喻清和介绍,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新的疾病,此病每年都有,只不过今年发生得比较集中。因为对疾病名称比较陌生,容易引起家长紧张。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等肠病毒引起,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发病年龄多为1~7岁,婴儿也可发病。

  传染性强需警惕

  在岭南地区,疱疹性咽峡炎多在潮湿闷热季节高发,而且传染性强,流行较快。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口——呼吸道传播,容易在幼儿集中的幼托机构和小学流行。喻清和提醒家长,如果孩子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畏食、流口水、四肢疼痛,需要引起警惕。在发病2天内,可以看到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水泡渐破溃变为浅溃疡。而婴幼儿多表现为发热、哭闹、流口水、不肯进食;年龄稍大的儿童除了发热外,会诉说咽痛、头痛、周身酸痛等。

  这段时间孩子一旦有相关症状,别当成普通发热来处理。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性疾病,一般来说具有自限性,但也可引起支气管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或脑炎等重症。如患儿持续高烧,且精神状态不佳或咳嗽剧烈等,应警惕合并肺炎或脑炎,要及时就诊。

  护理要管好手和口

  疱疹性咽峡炎从症状来看属于中医“温毒”、“口疮”等病。临床常见高热、咽喉肿痛、局部肿痛生疮甚至溃烂,且具有传染性的,当属中医“温毒”范畴。喻清和说:“从临床来看,近期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大多有高热,体温39-40℃,面红、舌红、苔黄腻,大便不通或硬结,少有鼻塞、流涕。这是岭南气候炎热,湿与热相结,蕴而成毒,发于咽喉,导致咽峡部生疮甚或溃烂。或热居体内日久,与血相结,导致血败肉烂,成为溃疡。”

  喻清和建议,防治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管好手和口,避免接触感染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2、管住口就是不偏食,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尽可能少吃油炸、煎炒食品;3、勤消毒,室内应常通风换气;4、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户外活动;5、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要祛“热”、“湿”、“毒”

  中医预防此病应着重三个字:“热”、“湿”、“毒”。

  ●热应及时清:饮食上主张清淡,不宜进食煎炸、肥甘厚味等食物。孩子热气时可适当食用凉性的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苦瓜、青瓜、绿叶蔬菜、奇异果、雪梨、马蹄、火龙果等。也可以选择适当的药膳调理,如龙脷叶、罗汉果煲瘦肉,新鲜鱼腥草煲瘦肉等。不宜过多进食荔枝、榴莲等温热水果。

  ●湿应及时祛:如果口苦或口气较重、咽喉不适、舌苔黄腻,可考虑选择以下食疗:①木棉花、鸡蛋花、龙脷叶煲瘦肉;②鸡骨草煲猪横脷;③绵茵陈、车前草煲鲫鱼。如果舌淡、口淡、舌苔白则要健脾祛湿,可选择扁豆、茯苓、赤小豆、淮山、薏苡仁等煲汤或煲粥。

  ●毒应及时解:热在体内日久易成毒。可考虑煲绿豆、荷叶糖水;青天葵煲瘦肉;如果有烦躁、眼红等肝热之象,可以用菊花、夏枯草煲瘦肉,儿童可用钩藤、灯芯草煲瘦肉。

受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喻清和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哲 通讯员 韩文青

文章关键词: 偏食 疱疹性咽峡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