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教你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2017年04月30日 06:30 信息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4月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南方春季气候温暖,病菌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加之幼儿年龄较小,抵抗力稍有下降就极易被传染春季疾病。昨日,在信息时报举办的“春暖夏日·强壮宝宝”妈妈育儿交流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郝虎就在现场教各位父母如何预防幼儿常见传染病。据介绍,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护理和饮食方面都需要注意。

  呼吸道疾病

  防护不当或转成支气管炎和肺炎

  幼儿免疫系统还不成熟,生理性免疫功能也处于低下时期。据郝虎介绍,从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来看,幼儿上呼吸道粘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狭窄、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情绪不好、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目前,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约占儿科疾病的70%左右。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并可伴随有流泪、微咳,甚至发热,胃肠道症状可有呕吐、腹泻等,严重的合并有心力衰竭。其中,家长尤其需要谨防小儿感冒发展成肺炎。一些小儿肺里有痰,但不会自己咳出来,在肺里越积越多,形成痰黏稠,时间长了就会使肺的纹理增厚,形成下呼吸道感染,一般情况为支气管炎,严重情况的就转成了肺炎。

  肠道病毒

  病从口入 不予重视易致手足口病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郝虎指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等原因容易导致肠道疾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但还是有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等不良后果。”郝虎表示,儿童肠道感染一方面通常由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而发生感染。另一方面,人群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另外,还可能接触到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造成感染。

  肠道疾病感染主要表现为:排便不适和身体不适甚至腹泻,近期有明显的排便次数的改变,排便颜色的改变及排便形状的改变。最后,郝虎强调,肠道病毒不予重视极易引发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症状与手足口病相似 幼儿易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相似,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郝虎表示,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冷热交替季节,6个月至2岁左右的婴幼儿最易患病。与手足口病不同的是,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而疱疹性咽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有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疱疹只长在口腔,并伴有发烧、胃口不好以及呕吐等症状,一般轻症一周内可以治愈,但期间要密切留意有无发生并发症。

  广东省妇幼医院王艳丽医生也告诉记者,疱疹性咽峡炎起始症状多为咽痛不适,其后口腔上腭、口腔黏膜、扁桃体、咽后壁等处可以看到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2~3天后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大一点的孩子会喊“嘴巴痛”,小一点的孩子就表现为不吃饭、不吃奶、哭闹、流口水等,继而持续高烧不退。“由于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没有特效药,家长要密切注意小孩的情况,若出现惊跳、持续高烧、精神状况差时就应及早去医院就诊,检查是否出现了脑炎等并发症。”

  痄腮、水痘

  均通过呼吸道传播 春季是高发季节

  广东省妇幼医院院长陈运彬向记者表示,近期连续接诊了多例痄腮和水痘的小患者,几乎每天都能碰到1~2例。患儿大多是10岁左右的孩子,感染水痘的则年龄偏小,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许多家长听孩子说耳朵疼痛,不当回事,结果腮帮子越肿越大,一查才发现是痄腮。

  对此郝虎提醒,每年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痄腮和水痘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有一定的传染性,往往免疫力低和体质较弱的少年儿童容易中招。痄腮也叫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前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日后会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儿童得病后往往会合并脑膜炎。而水痘前期会表现为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然后出现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头部,并且迅速转化为疱疹。大部分情况下,患儿症状都比较轻微。但需要注意的是,水痘也可并发肺炎、脑炎,水痘疱疹时容易继发感染。

  过敏

  易与感冒混淆 需要做过敏源筛查

  “一到春季,我家宝宝的皮肤就容易红、痒,很红的一片,但不起疹子,是什么原因呢?”全职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每年春天孩子都容易发生类似症状。

  郝虎表示,有些孩子的皮肤瘙痒是一种隐匿性的皮疹,不一定看得到明显的疹子。如果一到春季就发病,需要考虑是否花粉过敏、尘螨过敏,建议到医院做过敏源筛查。因为春天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潮湿天气增多,容易导致空气中的致敏原的密度增高,需要进一步鉴别。

  如何分辨宝宝是过敏还是普通感冒呢?郝虎指出,如果宝宝还表现为发烧,并有感冒的接触史,则考虑可能是感冒;如果宝宝鼻塞、流涕的同时伴有长红疹,或者超过两星期鼻塞、流涕治疗不好,则考虑可能是过敏。宝宝有过敏原接触史,比如宝宝本来正常,到公园游玩后开始打喷嚏、流鼻涕等,则可能考虑花粉过敏。

  腮腺炎

  容易造成局部流行 并发症很多

  郝虎表示,腮腺炎是一种极容易传染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侵入健康人体的口腔、鼻腔黏膜后大量繁殖,然后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腮腺使腮腺产生病变;吸入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气飞沫 或接触了患者近期使用过的食物、餐具、玩具等均可染病。突出表现就是发热和耳下肿痛,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或者伴有高烧、胃肠炎、脑炎等病症。该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多见,但对腮腺炎病毒缺乏抵抗力的成人也可染病。由于腮腺炎病毒能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如防护不当可造成局部流行,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幼儿园、学校等。

  据了解,每年4~6月是腮腺炎的高发期,流行性腮腺炎不只是危害腮腺本身,还伴随有许多并发症。首先是脑膜炎,这是最常见的腮腺炎并发症。一般在腮腺肿胀后3~10日出现症状,但也可在腮腺肿大前一周或迟至腮腺肿大后2周发病,表现为发热、头痛、颈强直、呕吐、嗜睡等,一般10天左右痊愈,极少数有后遗症。其次是睾丸炎、副睾炎或卵巢炎,这类并发症儿童少见,主要见于青春期后的患者,多在腮腺肿胀后一周出现,但也有少数在腮腺肿胀同时发生,表现有下腹部疼痛,睾丸肿痛,月经周期失常等。还有肾炎,在腮腺肿胀后一周内发生或同时发病,出现腰痛、尿少、血尿、尿频、面部眼睑浮肿,高血压等肾炎症状,大多在3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其他少见并发症如心肌炎、胰腺炎、关节炎、乳腺炎、泪腺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等。

  预防措施

  措施1:

  保持环境整洁 控制传染源

  在病毒高发期间,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容易导致孩子受到病毒侵害。对于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郝虎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郝虎建议,在手足口病或菌痢流行期间,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另外,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整洁和空气流通。

  第二,对日常用品、玩具、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家长可将衣被或生活用品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以上,室内还可经常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还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活动场所进行擦拭消毒,而奶具、餐具也应煮沸消毒。

  郝虎提醒,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5毫升84消毒液。按1瓶84消毒液配65瓶同容积的清水均匀稀释后,可对室内地面进行喷洒消毒。

  措施2:做好疾病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郝虎表示,在病毒高发期间,家长和老师们都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和生活情况。如果发现幼儿有咳嗽、发热、腹泻症状,或身上有皮疹或水泡,应立即就医,同时做好疾病预防、消毒工作,及早隔离,及早治疗。

  在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上,郝虎给现场的家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适量运动,保证睡眠充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培养孩子文明卫生的习惯,打喷嚏、咳嗽时使用纸巾,不直接面对他人;饭前便后勤洗手,学会正确洗手,不共用毛巾等;

  3、监督孩子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

  4、保护腮腺炎易感儿童应预防性服用板篮根、抗病毒冲剂,平时多饮水;

  5、建议家长给孩子接种疫苗,如流感、水痘、麻疹疫苗等。

  措施3:饮食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

  所谓“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因为吃了不洁食物而引起的。春季尤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另外,郝虎建议,孩子的饮食应以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生吃瓜果时要洗净;要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另外,不要给孩子吃腐败变质食物、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等。国家一级营养师孙晶曼也指出,春季要让宝宝不生病,从饮食上就要特别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帮助宝宝调理体质,远离疾病。

  对于春季疾病的易患疾病之一疱疹性咽峡炎,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宋桂华在食疗方面则建议,一方面要多喝水,注意饮食清淡;另一方面可多吃富含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黄豆芽、花菜、菠菜、芹菜、胡萝卜等,维生素B2含量比较多;而柠檬、柚子、猕猴桃等,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措施4:适当补充营养品提高免疫力

  孩子免疫力低下是不少父母的一块心病,据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免疫研究室主任陈同辛介绍,免疫力低下的表现为:1。经常反复感冒;2。易患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腹泻、皮肤感染等,尤其是多次发生严重感染,大部分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3。治疗效果不佳,疾病长期不愈;4。正常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

  据儿科专家介绍,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品,如牛初乳、益生菌等。

  对于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呼吸道和胃肠道容易被感染。陈同辛建议,6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非母乳喂养宝宝,喝配方奶粉期间,可适当补充牛初乳,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完善。著名育儿专家崔玉涛表示,益生菌的作用是改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得到改善,不仅仅是为了消化吸收,更是为了提高肠道的免疫功能。肠道免疫功能的增强,又会刺激全身免疫功能的增强。所以,要想调节免疫力,可以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益生菌产品。

  陈同辛表示,初乳的生物功能活性成分与人初乳具有同源性,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功能性食品。例如活性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富含脯氨酸多肽、溶菌酶等这些生理活性组分,可以促进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健全完善,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降低被感染和罹患疾病的几率。另外,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牛初乳中的活性免疫球蛋白不仅含有特异性抗体,还含有功能性Fc段,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信息时报记者 刘芳 实习生 柯筱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