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发热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
发热只是症状表现
一定程度上讲,发热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主动发起的一场“自卫”战,是人体免疫力的反应。
所以,在医生眼里,发热不是病,它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而从这个表现中通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比如温度的高低、热型、起病原因、伴随症状等。在医学上有一条重要的临床原则,就是“首先明确诊断,然后给出治疗”。因此,在医生看来,发热确实是个问题,但发热不是诊断,并不是必须马上先把体温降下来,而应该积极寻找出现发热症状的疾病。
发热是一场“自卫”战
没有战斗就没有发热!人体的发热其实就是一场体内的战争,温度越高战争的程度也就越激烈。人体正常温度应维持在36〜37℃。
身体发热是白细胞清除致病因子的一场战争的信号,也就是说发热是一件好事,只要发热温度不超过39℃,对身体是没有坏处的,通过发热,心跳加快、血流加速,有助于输送更多的白细胞投入战斗,战胜致病因子,使身体更快地好起来。
(b) 发热时的3个时相
(c) 区分正常的体温升高和发热
正常的体温升高
孩子的体温易于波动。感染、环境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体温发生变化。孩子体温升高不一定就是异常,也就是说,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若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状况良好,又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就不应认为孩子在发热。
其实,就像大人在运动后体温会有所升高一样,小儿哭闹、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动后,体温也会升高达37.5℃左右。
正常人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般腋窝温度为36〜37.4℃。
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俗称发烧。进一步划分为:<38℃为低度发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
异常的体温升高(发热)
体温异常升高也就是发热,与哭闹后造成的体温升高是不同的。发热时不仅体温增高,还同时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他异常表现,如面色苍白、呼吸加速、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由于小儿个体差异和导致疾病原因的不同,发热的表现和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同样是肺炎,有的孩子只是低热,有的孩子高热达39〜40℃;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可持续2〜3天,而败血症可持续数周。发热的起病有急有缓,有的先有寒战继之发热,有的胸腹温度很高但四肢及额头发凉。所以,用手触摸四肢及额头很难察觉发热,而触摸胸腹部就会感觉到小儿发热。
(d) 中低度发热可以在家观察
当你亲吻或触摸孩子的前额时,如果感觉比较热,就说明孩子可能发热了。一般孩子的正常体温为35.5〜37.5℃。儿科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察觉宝宝发热有秘诀:
在上述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方法当数量体温了。下面章节中我们会具体介绍。
什么样的发热家长不用着急
平常我们把38.5℃以上的,特别是39.5℃以上,叫高热,家长应该带小孩及时就诊。38.5℃以下的是中低度发热,可以留在家中观察。
(e) 滥用退烧药等于重创宝宝免疫力
退烧药属于镇痛药,对白细胞是有损伤的。有的孩子病毒感染后,本来白细胞就偏低,如果用退烧药可能会使白细胞进一步降低,白细胞不足可以引起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病毒清除。所以一般不建议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孩子,物理降温的方法最好。
需提醒的是,用退热降低体温只是治标,一定要找到病因,在有针对性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药物,才更安全、更有效。
——本文摘自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授权的《宝宝不咳嗽呼吸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