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抽动症 心理疏导很重要

2016年09月04日 07:47 南京晨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不少家长反映小孩有些奇怪,时常做些怪动作,比如眨眼、挤眉、耸鼻、鼓嘴、摇头等,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严重的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儿科施益农主任认为,小孩很有可能是得了一种叫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疾病。

  据施益农主任介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有时还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是易在儿童期起病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抽动症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噘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病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小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病症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也让家长烦恼不断,身心俱疲。

  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围产期损害(如产伤、窒息)、早产及社会心理因素(如过严家教、家庭不和、学习负担过重)等有关,儿童受惊吓或精神紧张也是发病的诱因。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有一定疗效。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出独特优势,施益农主任认为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痰证、风证有相关之处,可以把该病归于慢惊风、肝风、风痰证等范畴,在治疗方面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具体治疗方案。

  施益农主任指出,不少家长把抽动症孩子的行为当成坏习惯,用过激言行训斥孩子,结果使患儿心理压力很大,精神更加紧张,病情进一步加重,有的学龄儿童还出现成绩下降等问题,因此,在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应配合采用心理行为疗法,消除诱因,给家长必要的指导,避免对孩子进行刺激与打骂,要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另一方面,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克服并减少抽动,这样才能尽快纠正这些病态的动作,逐步恢复正常。

  通讯员 朱晓琳 记者 华琳月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