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识别孩子的自闭症

2017年04月11日 06:30 扬州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简称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以及感官异常为主要特征。近年来,世界各国孤独症患病率均显著上升, 估计全球患病率大约在1%左右,成为导致儿童残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是, 自闭症的症状在2岁甚至3岁以下往往不典型,不像某些先天缺陷那样,在孩子出生之时就能表现出来。 一些敏感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婴儿时期(小于一周岁)感觉到孩子“与众不同”,发现孩子的早期征象。 少数有经验的医生也有能力在一岁内就作出判断。 但是, 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说,还是要等到一定年龄(大约3岁)的时候才表现出明显的孤独症症状。 如果等到孩子所有症状明显、 被明确诊断再做干预教育训练,势必影响孩子的最终预后。

  科学证明: 早期干预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尽管孤独症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给予科学的干预后,多数孤独症儿童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以在成年后拥有独立生活、 学习乃至工作的能力, 少部分的儿童还可以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尤其是早期获得诊断和干预的儿童,其改善的空间更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将孤独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作为孤独症防治的重点工作。所以, 早期发现孤独症的蛛丝马迹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十分重要。1岁以内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指标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回避目光接触;

  (2)大于6月龄时不能被逗乐,眼睛很少注视人; 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缺少社交性微笑;

  (3)大于10月龄时对叫自己名字无反应(听力正常);

  (4)12月龄时对于言语指令无反应,无牙牙学语,无动作手势语言,无目光跟随,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如摇手再见、摇头、点头等),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等。

  广大家长朋友及基层儿科、儿保医生可以根据孤独症的早期警示指标早期识别、发现儿童孤独症患儿,实现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医师魏蓉美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