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小儿耳鼻喉专家建议,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发现神经性听力障碍尤其是双耳神经性耳聋,尽早干预,如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尽早进行声音刺激,能让孩子听力接近正常孩子。
新生儿须特别关注 神经性听力障碍
广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主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主任罗仁忠向新快报记者指出,近年来,广州每年新增的聋儿数量在100名左右。
罗仁忠表示,听力障碍分为传导性听力障碍和神经性听力障碍。有数据显示,新生儿听力有问题的为0.3%。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为传导性听力障碍,是暂时性的,6-12个月后大部分听力可恢复正常,极少数需要适当处理后才能恢复正常;相对来说,神经性的听力障碍则应受到关注,需要治疗。
“单耳的听力障碍不影响听、说,可以不干预。双耳的神经性听力障碍需要干预,轻度的说话没问题,只是个别字说不清,可视情况干预;中度的说话会结巴,需要配戴合适的助听器;重度的双耳神经性听力障碍无法听说,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负责广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近10年来统计发现,广州新生儿中度及以上双耳神经性耳聋的比例为万分之五,这些孩子出生就要做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就是通过手术,将人工电极植入到耳蜗,电极可以绕过内耳中受损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病人重获听力。
双耳神经性耳聋视程度选择助听器、人工耳蜗
有的孩子因为长期听不到声音,不会说话,家长却以为是应了那句“贵人语迟”,没想到要带孩子就诊;而有的家长则认为稍晚一些没什么问题,拖拖拉拉不去做检查。罗仁忠表示,国家推荐,一旦符合植入人工耳蜗,就该在5岁前植入,越早越好。
“人工耳蜗的植入有黄金期、白银期,2岁内是黄金期,2-3岁时白银期,3-5岁植入也行,但不如3岁前。”罗仁忠解释,正常情况下,声波引起鼓膜振动传递,引起耳内淋巴液、内耳毛细胞的纤毛振动,再转换成生理电信号传送到听觉中枢,就能够感知到声音。2岁前,孩子处于飞速发育时期,如果因为听力障碍长期无声音刺激,毛细胞就会萎缩,没有再恢复的可能。“小BB可塑性强,越早让他们接受声音刺激,可发育如正常孩子;五六岁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恢复一定的听力,但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听到的东西。”罗仁忠表示,及早让孩子接受听力刺激,孩子可和正常孩子一样听说。
新生儿听力筛查很重要还要留意迟发性听力障碍
新生儿出生2-5天,就应做第一次听力筛查;若通不过,到42天时,再做一次筛查;还不通过,就应做详细的听力评估。
“新生儿听力筛查只代表当时的听力状况,即使通过,家长不能认为高枕无忧了,还要关注孩子的听觉反应和语言发育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带到医院做详细的听力评估。”罗仁忠表示,有的孩子会发生迟发性的听力障碍,这不在少数。他举例称,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就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出生后进行性的听力下降,一般在2岁左右开始发病。它是由于大前庭导水管扩大,只要孩子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如感冒、坐飞机、潜水、吹奏乐器、屏气等),导致眩晕和听力进行性下降,最后造成耳聋。一旦确诊,除了要避免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外,还应及早发现和验配助听器,尽早让患儿获得语言,一旦助听器使用无效或效果较差时就应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Tips
孩子听力有问题,靠妈爸留意观察
孩子有以下表现,爸妈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
●宝宝3个月大了,可是对于突然发生的巨响毫无反应;
●宝宝半岁后,听见声响不会寻声而转头;
●宝宝过了1岁,对于爸妈讲的话完全无法理解;
●宝宝2岁了,还不能说出两个字以上的短句;
●更大些的孩子,反应迟钝、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讲话、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很高、对喊叫声、门铃声毫无反应,甚至表现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等。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易灵敏 周密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