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剖腹产两极分化 偏远地区手术率不足20%

2017年02月26日 06:00 《生命时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受访专家:北京电力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产科主任 陈升平

  顺产还是剖腹产,是摆在很多产妇面前的问题。剖宫产手术是帮助产妇解决难产和高危妊娠的分娩手段,但会增加母婴安全问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应合理使用。近日,北京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称,2008~2014年中国剖宫产率年均升高1%,2014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4.9%,略高于美国同期水平(32.2%),但显著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56.0%)。不同地区剖宫产率差异显著,手术量不足与过量使用两种问题并存。

  就降低孕妇和新生儿死亡而言,剖宫产率不及20%意味着低于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红线,提示着剖宫产术不足;剖宫产率高于50%则是剖宫产术超过医学需求的警戒线。研究显示,2014年,我国剖宫产率省间差距为美国州间差距的3.5倍,500多个区县的剖宫产率低于20%的“红线”,近800个区县则高于50%的“黄线”,两极分化情况严重。

  北京电力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产科主任陈升平指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剖宫产率的首要因素,民众的认识程度、家庭经济条件、交通是否便利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具体而言,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孕产妇对剖宫产术接受度较低;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剖宫产率往往处于高位。因为,许多产妇想利用剖宫产术来避免分娩疼痛或规避风险;一些长辈想让孩子在“吉日”出生;部分医院和医生则倾向于让产妇进行剖宫产,以此降低医疗纠纷的概率。

  但其实,剖宫产相比顺产存在更大的风险。比如,出血量多于顺产,还可能发生大出血;产妇发生肠粘连并发症的比率较高,再次妊娠时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婴儿来说,顺产的胎儿会受到宫缩、产道适度物理张力改变等作用,使其全身有节奏地被挤压,这是一种良性刺激;剖宫产的宝宝缺乏这种刺激,更易出现新生儿湿肺、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

  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在部分剖宫产率处于高位的地方实施一系列降剖举措,在偏远地区加大宣传力度,对不宜顺产的产妇施以剖宫产,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陈升平仍建议,国家还要加快制定差异化政策,优化资源配置,高剖宫产率地区应继续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落实剖宫产审核政策;严控择日、择时的无指征剖宫产要求,提高产科质量和分娩镇痛;引导孕妇及家属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手术的潜在危害。针对低剖宫产率地区,可以提供培训及其他资源,确保在需要进行剖宫产时能够做到;继续提高剖宫产服务的可及性,改善母婴健康。▲

  (汪颖)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