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体重暗藏怀孕机密

2016年07月11日 06:00 金陵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相信各位备孕妈妈都有一些孕前控制体重的意识了,太胖太瘦都不利于受孕,就算受孕了也对宝宝的健康有一些不利因素。无论身体过胖还是过瘦都应积极进行调整。那么女人怀孕前准备如何控制体重呢。

  揭秘:体重数据里暗藏怀孕机密

  孕前控制体重很重要

  为什么孕前控制体重很重要?这是因为过胖或者过瘦都会影响体内的分泌功能,不利受孕,甚至还会增加婴儿出生后患上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的几率。过胖或者过瘦对准妈妈产后的恢复也不利,会增加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的风险。

  女人太瘦,脂肪不够正常数量时,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不易怀孕。太瘦的人雌激素水平容易低下,不容易受孕。这是因为此时女人的卵巢难以分泌出正常水平的雌激素,而引发月经周期性紊乱甚至于闭经,有数据表明有6%的不孕症患者病因是体重过轻。此外,过于骨感的女性容易营养不良,子宫内膜就像一片贫瘠的土壤,受精卵很难着床。

  而女人太胖同样也难怀孕,就算怀孕了也会出现各种风险。准妈妈过度肥胖会导致孕期并发症增多。主要是妊娠高血压,其患病率为50%。另一个主要并发症是妊娠期糖尿病,肥胖准妈妈此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准妈妈增加4倍。还有,肥胖使准妈妈发生流产、难产和死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新生儿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

  你的体重适合怀孕吗?

  女性孕前测量标准体重有二种方法。

  方法一: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理想体重

  BMI=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M)的平方

  例如一名体重为52公斤,身高是1.62米的妇女,她的BMI=52/(1.62*1.62)≈19.8。BMI在18到25之间的是正常体重,如果你的BMI低于18就应该在计划孕时增加体重,如果你的BMI高于25就应该在计划怀孕时适当减肥。

  例如体重为52公斤,身高是1.62米的妇女,标准体重应该是162-110=52公斤。超重百分比=(52-52)/52*100%=0。也就是说,她的体重是最标准的。

  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超胖者要减肥,而超瘦者需要增加体重。

  方法二:临床制定的标准体重

  在临床围产保健中,体重低于45公斤或者高于70公斤都属于高危孕准妈妈,会增加怀孕期和分娩时的危险。所以,即便按上述公式计算不超标准者,如果不在这个临床标准当中,也要加强保健。

  太胖的备孕女性如何减肥

  因此已经肥胖的女性,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节饮食来减轻肥胖。

  要控制进食量就是主要控制糖类食物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米饭、面食等粮食均不宜超过每日标准供给量。动物性食物中可多选择含脂肪相对较低的鸡、鱼、虾、蛋、奶,少选择含脂肪量相对较高的猪、牛、羊肉,并可适当增加一些豆类,这样可以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又能控制脂肪量。少吃油炸食物、坚果、植物种子类的食物,这类食物含脂肪量也较高。

  一日三餐是预防体重增加的一条铁定的规则,喜欢吃零食的人很容易导致总热量摄人超平衡。 虽说如此,但也不能过分地控制饮食。看电视、读书的时候不要吃,如果想吃,也要有所节制。

  注意不要多喝饮料和果汁。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注意要选择含糖分少的水果,既缓解饥饿感,又可增加维生素和有机物的摄入。可选择热量比较低的水果作零食,不要选择饼干、糖果、瓜籽仁、油炸土豆片等热量比较高的食物作零食。

  减肥的主要措施是控制饮食,增加体育活动,力争把体重降至比标准体重稍重一些的水平(即超标重量在10%以内),在减肥的同时辅以调经和促排卵治疗。可应用中医辨证进行调经,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试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有时也可达到促排卵作用。

  太瘦的备孕女性如何增肥

  消瘦的女人怀孕前准备要开始增肥才能容易怀上宝宝。

  备孕的女性想增肥可以在饮食上调节,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是增重的不二法门。浓缩的蛋白质与高热量食物,例如重乳酪蛋糕、小西点、小蛋糕等等,少量多餐、餐后适时补充帮助消化的木瓜酵素或综合酵素,以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另外在睡前也可以吃宵夜来增肥,但要注意的是尽量在睡前两个钟头进食。在吐司上涂满果酱、花生酱、奶油、大蒜酱。再喝一碗肉汤、牛奶或豆浆。只要吃个意思就好了,以免吃得太饱,睡不着。

  合理营养的同时,如果能够进行适宜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与运动,不仅利于调整体重,还可以促进女性体内激素的合理调配,确保受孕时女性体内激素的平衡,受精卵的顺利着床,为怀孕及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您和宝宝的健康,怀孕前把苗条的身材增肥变得丰满一些,您将更有女性和妈妈的韵味。只要您有计划、有步骤地准备,合理营养配合适宜的增肥运动,就一定能用最佳的身体状态去迎接新生命的来临。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