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新生命中感受坚守的快乐——助产士除夕记

2017年01月30日 18:16 新华社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我们几个人一晚上没歇脚,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小宝宝们平安降生,就心满意足了。”大年初一早上9点,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助产士刘凯脱下工作服,准备回家吃团圆饭。

  今年38岁的刘凯,在产科工作十年,节假日值班对她来说已习以为常。“窗外炮声一响,产房内孩子哇哇啼哭,很多时候同时有两三台分娩手术。”昨晚,她和同事共接生了5个宝宝,算是工作量相对较小的一个除夕夜,但却惊心动魄。

  夜间8时左右,刘凯刚接班就传来紧急求救:“快,我媳妇马上生了!”一个双胞胎产妇脐带脱垂,这种状况可导致脐带受压,胎儿血供障碍,发生胎儿窘迫甚至危及胎儿生命,他们迅速启动绿色通道,产房24小时麻醉师、麻醉护士、中高级二级产科医生、四级助产士及导乐师组成的快速反应团队立即到位。

  “生下老大,老二的胎心突然下降,宫内缺氧明显。”技术娴熟的助产团队加速生产过程,终于在五分钟之内把小宝宝平安接生了。刘凯熟练地处理完孩子的脐带、妈妈的胎盘、伤口之后,赶紧把两个猴宝宝放在妈妈的怀抱。

  “深呼吸,再放松!”凌晨2时,兰慧芳正在陪伴马上生产的一位二孩妈妈。作为一名导乐师,她的职责是陪伴产妇整个生产过程,帮助产妇按摩,疏导紧张心理,根据需要配合分娩镇痛术,让产妇轻松生产。

  产痛是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最剧烈的疼痛,长时间而剧烈的产痛,使产妇失去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尊。“现在,很多产妇都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疼得声嘶力竭了。” 兰慧芳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分娩必痛”的传统观念也得到了转变,时代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妇有权享受安全、幸福的分娩服务,胎儿也有权在此过程中受到保护与善待,广大医务人员也有责任提供此项服务。

  伴随着清脆的“哇哇”啼哭声,凌晨3时35分,“鸡宝宝”出生了!当导乐师兰慧芳把宝宝抱到母亲的身边,抚摸着小生命,再次当母亲的产妇,流下来激动的泪水。

  在准备接生第四名宝宝的时候,助产士宋凤楠按压胸口蹲了下来,她感觉心脏很难受。刘凯以值班班长的身份命令她休息,这位工作4年的助产士已经连续4年除夕夜值班。

  “孩子出来就是一瞬间,助产士要反应特别快,神经时刻都得绷紧,因为一双手托着两条命,身心压力很大,尤其夜班特别熬身体。” 刘凯心疼地把小宋扶出了产房。

  “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就没有一刻轻松的时间。”产房助产士长赵慧敏只给记者三分钟采访时间,有一位身体条件不佳的产妇需要她助产。“我们主张顺产,剖宫产带来的瘢痕妊娠、瘢痕子宫等后遗症太多了。”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已降至32%,侧切率占12%,都处于全区甚至全国的领先水平。这主要得益于产房助产士团队所推广的温柔接生法,即无创接生,包含无保护会阴接生、自由体位待产两种方式,因其减少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二孩时代的到来,产妇大多高龄,风险加大。” 赵慧敏介绍说,去年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共分娩9084名宝宝,创建院30年新高。为应对国家“全面两孩”政策给医院带来的挑战,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把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整体水平、提升医院就医环境与服务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开设孕前二胎门诊,对准妈妈进行全面筛查,孕中期加大监护力度,对特别高危孕妇进行产前无创DNA检测,生产时配备快速反应团队接生。

  采访间隙,又传来宝贝的啼哭声。初为人父的王兵,踮着脚焦急地张望着。当他从助产士手中接过宝宝时,脸上挂着陶醉的笑容。“我们和医护团队将一个新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这个除夕太难忘了。”

  “今天还有3名待产妇……”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待产房,准妈妈们互相交流着,床上摆放着鲜艳的新生儿衣物。刘凯微笑着说,产妇的生产,不仅仅是宫缩和分娩,也不单单是这些家庭的快乐和幸福,还满载着医护人员幸福的使命——为每个家庭平安顺利生一个优秀的宝宝保驾护航,见证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时激动人心的瞬间。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8日电题:在迎接新生命中感受坚守的快乐——助产士除夕记

  新华社记者张丽娜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