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能将家委会坚持下来 靠的不是功利心

2017年11月21日 06:30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家委会多了,难免也会出现变味走样的情形,但这绝非时下的常态,切莫轻易给家委会贴标签。

  文 | 胡欣红

  近段时间,家委会成了热门话题。先是几张家长竞选家委会的截图刷爆朋友圈:常青藤名校、知名企业“白骨精”、过亿资金的雄厚财力……一个个笼罩在“竞选者”头上的光环,让旁观者自叹弗如;家长们的“竞选宣言”,更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竞选家委会”的风波尚未消散,四川雅安市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又爆出,家委会成员利用家长会劝捐1200元“感恩费”,舆论为之哗然。

  原本普普通通的家委会,一时之间似乎就完成了“异化”:要么是取悦老师的“终南捷径”,要么是学校和老师的“提线木偶”,经常干些“助纣为虐”的事情……

  舆论发酵到这里,似乎家委会成功地被“妖魔化”,很多原本未曾涉足家委会这个“江湖”的家长们,在受到深刻的“教育”之后,也成了“惊弓之鸟”,变得更加焦虑。

  真实的家委会到底长什么样

  就在家委会陷入物议沸腾的窘境之时,近日钱江晚报的一则报道,起了正本清源之功效。

  报道称,杭州有一位中专学历的老爸,从女儿读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干了12年家委会会长。而且他女儿读的小学、初中学校也都不错。他之所以当选,并不是靠什么特别的资源,更多的是一颗为班级和孩子服务的真挚之心打动了家长们。

▲做了12年家委会成员的祝先生。图/钱江晚报▲做了12年家委会成员的祝先生。图/钱江晚报

  实际上,相对而言,积极参加家委会的家长,都是比较关注孩子教育的。加之家长为班级做了很多事,出于人之常情,老师会稍微“关照”下他们的孩子,但绝非坊间所想象的那种“偏爱”。说到底,孩子的成长,最终靠的还是其个人能力与表现。

  其实,即便没有“中专生当了12年家委会会长”的后续报道,按常理揆度,“竞选家委会比选CEO还惨烈”也只能是极端个例。简而言之,如果家长有着名校、海归、高管等“深厚”背景,应该有一定的眼界气度,没必要为了一个家委会搞得集体“气急败坏”。

  更何况,当下的家委会基本上还是一个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机构,没啥权力却需要做许多细碎繁琐的事务。那些身为总经理、董事长的家长,都是大忙人,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奉献”。

  切莫轻易给家委会贴标签

  在现实中,家长们参加家委会的热情,一般都是在孩子一年级刚入学时。以我的经验看,刚到一个新环境,学生家长们都希望能给老师个好印象,所以竞争“激烈”不足为奇;而到了三、四年级,就会出现一个有点尴尬的场面:有家长开始因种种原因退出,最后甚至只能按孩子学号,轮流安排家长承担一些家委会的事。

  换言之,能将家委会坚持下来的,靠的不会是为孩子谋取额外“福利”的功利心,而是一种希望为班集体多做一些的责任心和情怀。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正是基于这样的常识,很多人看到“竞选家委会比选CEO还惨烈”的新闻,还以为是哪位段子手的杰作,一笑了之。不少网友甚至认为纯属娱乐笑话,“始终不敢相信这样的家委会选举!如果这都正常那就是我太不正常了!”……

  此外,家委会也并非如某些评论所描述的形同虚设,只会拍学校马屁、或者仅仅是分担一下班主任各种打杂的差事。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事实上,很多学校的家委会,确实是一个集中家长意见向学校表达诉求和家校沟通的有效渠道。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家委会多了,难免也会出现变味走样的情形,但这绝非家委会时下的常态。正因反常、不多见,“家委会竞选堪比选CEO”才能成新闻。

  现实中,中专生当了12年会长,恐怕才是家委会更常见的情形。因而,没必要因为那些晒学历炫富之类的极端个案,就给当下的所有家委会轻易贴标签、下全称命题式判断——那未必是普遍的“真相”。

  原标题:中专生当了12年会长,比“堪比竞选CEO”更接近家委会的现实模样

  新浪2017育儿相关链接:

  火热报名:新浪2017早幼教高峰论坛

  火热报名:新浪2017婴幼行业盛典

  有奖调查:2017年度中国母婴消费大调查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赏正在进行中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