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多,想单从饮食上照顾周全,还真有点难度。各种营养补充剂要根据其特性,适量补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快快长大,当宝宝可以不依赖母乳,妈妈便想方设法地让他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的确,食物中天然的营养成分是宝宝成长必不可少的。可是妈妈也许并不知道,某些宝宝不仅会有营养素缺乏症,也会有过量摄入带来的负担,甚至还会影响健康。
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也叫作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营养素,但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我们平时吃的甜甜的“糖”,牛奶里的乳糖、米粉里的淀粉、水果里的果糖、肠道里的低聚糖、蔬菜里的膳食纤维,这些都属糖类。宝宝每天的活动离不开能量,糖类提供了其中至少一半的能量,如果妈妈给宝宝吃了太多的米粉类主食或水果,甚至甜食,就会引起宝宝的婴幼儿期肥胖,将对成年以后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医生建议:6个月到1岁的宝宝,每天吃100g主食,50g水果;1岁到3岁的宝宝每天吃150~200g主食,100g水果就足够了。此外,妈妈还要做到不给宝宝吃糖果、甜饮料。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身体的基本材料,还是我们体内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与生长发育及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它也能提供能量,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任务。有的妈妈会认为多吃荤菜比吃饭营养好,就让宝宝用荤菜吃饱,不吃主食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过多的蛋白质会造成宝宝肾脏的负担,反而对健康不利。
医生建议:除了主食里的非优质蛋白以外,6个月到1岁的宝宝,每天以配方奶里的优质蛋白为主,还需要吃20~30g瘦肉和鱼肉;1到3岁的宝宝,每天除奶类和主食外,还要吃50~100g动物性食物,如蛋、鱼虾、畜禽肉,25~50g豆制品。
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一样,脂肪的主要功能也是提供能量。由于宝宝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的需要特别旺盛,所以脂肪的需要比例比我们成人高。奶类和动物性食物除了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以外,还可以提供脂肪,特别是一些海水鱼,必需脂肪酸含量充足。但脂肪过多也会造成肥胖。
医生建议:妈妈可以每星期安排宝宝吃2次海水鱼,平时给宝宝做菜时要注意烹调用油每天不要超过10g,不给宝宝吃油炸、油煎食物和有植物黄油或牛油的糕点。
维生素
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维生素A与视觉的正常形成和上皮生长、分化有关,还有促进婴儿生长和骨骼发育的作用。缺乏时可引起视觉障碍、皮肤粘膜异常、容易感染、骨细胞分化受阻等,从而导致生长发育不良;过量时会出现胡萝卜血症,致使黄色素沉着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内,使皮肤发黄。维生素D是良好钙营养不可缺少的因素。许多宝宝缺钙,原因不是钙摄入量不足,而是由于维生素D营养不够。维生素D除食物来源外,也能通过皮肤合成。缺乏时可发生佝偻病;过量时出现厌食、呕吐、腹泻、多尿等。
医生建议:宝宝出生2~4周后开始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的鱼肝油。添加辅食后每周吃2次动物肝脏来补充铁,但因肝脏中维生素A、D含量丰富,吃得太多会引起中毒,妈妈可以每周用100g动物肝做成肝泥,在2周内分4次给宝宝吃完,并且不要刻意给宝宝吃太多含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这样就不会过量了。
维生素C
维生素C对宝宝最大的作用就在于促进铁的吸收,预防贫血。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C,而在出生后半年到1年中以纯牛奶喂养的婴儿容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但如果在宝宝生长时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容易造成对它的依赖,一旦减少摄入量,即使还处于需要量的水平,也会出现维生素C的缺乏症。
医生建议:宝宝出生6个月以后,可以通过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C,但不要给宝宝吃维生素C泡腾片。
TIPS: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会随尿液、汗水排泄掉,但脂溶性维生素如果摄入过多会蓄积毒性。
矿物质
碘
碘是甲状腺素的合成原料,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碘的摄入不足,就会造成宝宝智力、身体发育障碍的“呆小症”,然而过量摄入碘也会出现甲状腺肿大。宝宝每天对碘的需要量很小,只有50μg,碘本身是很微量的营养素,在现今的食物成分表中并未列入碘的含量。
医生建议:沿海地区的宝宝每周吃2次海水鱼,每次50g,内陆地区会咀嚼的宝宝再增加2次海带,每次20g,基本就可以满足需要量,又不至于过量。撰文/严之彦(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营养师)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