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给孩子贴标签的父母

2018年01月23日 10:50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什么是有效家教?

  你有没发现,有了孩子之后,立即就被“养育专家”包围了?家里的老人、热心的朋友、各种育儿书籍、微信公众号、电视节目……好像都在给你育儿意见,而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坦白讲,我在早期也和大家一样,问过类似问题:

  “我的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为什么这招在我家孩子这不好使?”

  “我这样对孩子错了吗?”

  面对育儿焦虑,我们多希望有人手把手教我如何管教。其实,无论多少次执行、验证多少次效果还是请多少个育儿专家来评价,如果少一样东西,都没用。

  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知吾子,方教子。

  只有真正了解你的孩子,才能读懂孩子的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和大家分享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这些案例和经验也都在年糕妈妈平台《正面管教课程》体现。(文末查阅)

  01

  打破恶性循环

  一日晚饭后,女儿好像和我说了什么,但我忙着洗手给小儿子喂奶,没反应过来,径直向小儿子走过去。她突然冲过来,“我要打弟弟!”

  我一下子愣住了,火蹭一下冒上来,心想“弟弟没惹你,你为什么要打弟弟?”怒发冲冠的我,克制不住,“之前为二胎到来给老大做了那么多心理建设算是白做了!”“怎么还要打弟弟?”

  一个恶性循环开始了,被怒火控制的大人和受伤的小孩开始了一场注定两败结局的战役。

  这个场景大家都好熟悉吧?几乎所有大人和小孩的互动都上演过上面的循环。

  怎么破这个循环呢?

  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孩子哪怕“坏”的行为,也隐藏好信念,会不有不一样的结果?透过孩子行为,我突然明白她要的是什么。她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打弟弟,而是想要我的关注和爱。意识到这,我居然冷静下来。

  我问女儿,“你是不是想和妈妈说话?”

  她委屈点点头。

  “对不起,妈妈刚才没听到,那我们一起约定说话的时间吧!”

  我们按照约定说话后,看到女儿也情绪平稳,我问她“妈妈没有听到你跟我说话,是妈妈和你的事情,和弟弟有关系吗?”女儿想了几秒钟,认真地说,“没有。”自此,再也没听到女儿讲过“我要打弟弟”。

  为什么孩子往往通过间接、甚至错误的方式来表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需要呢?为什么孩子不直接冲过来说,“妈妈我需要你的关注,我想要你的爱?”

  想想我们自己,和老公吵架的时候,为什么是摔门而去,而不是说“你这样做让我很生气?”

  有时候,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大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孩子。

  相信哪怕小孩在犯错的时候,也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育儿的基础。如果你从心底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再完美的育儿技能也是枉然,孩子会识破我们一板一眼的育儿技法背后并没有认可他。

  有时候,育儿方法的效果取决于我们是不是相信这一点:“你在犯错,但我知道你是好孩子”。

  02

  摘掉有色眼镜

  我和老公的美国好朋友贝拉回国探亲,我们邀请她到家里小坐。老公还在加班,我从机场接到贝拉,直接回家了。那时候的女儿刚满1岁。

  我们推门,她看到我们愣了一下,随即大哭不止,劝了一会也没啥好转。我一边尴尬地跟贝拉解释,一边在心里纳闷,孩子平时很少怕生。过了一会,女儿情绪好起来,和贝拉玩的很好。

  过一会儿,我和贝拉一起出门接老公回家,这次进门,女儿没哭。

  同样是贝拉阿姨,两次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突然反应过来,平常总是我和老公一起回家,女儿几乎看到天天一起回来的两张脸,其中一张换成了阿姨的脸。

  我问“刚才是不是没看到爸爸和妈妈,看到阿姨和妈妈,你害怕了?”她居然点头。

  如果不是恰巧有两次的对比,我很难想到,女儿并非俗称的认生,而是对突然换了固定模式的恐惧。自此之后,我不敢由一个结论,推导出一个标签,贴在孩子的身上。

  03

  所以,现在我要请你和我一起,换个角度来思考,你曾经给孩子做的那些判断,背后都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比如这些:

  孩子认生、孩子爱打人、孩子不爱分享。

  如果有一台摄像机,录下三个生活事件,客观的观察后是什么呢? 

  抽离出每件事情带给我的情绪,客观看事实,我才意识到我戴了一双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有色眼镜,那么急切下给孩子下不公正的判断。

  事实上,当我看清真相时,也自然知道了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越管越难管的恶性循环,没有大人骂、小孩哭的鸡飞狗跳,看起来,让人头疼的育儿问题,是不是一点都不难了?

  为人父母,最缺少的不是育儿方法和育儿知识,而恰恰是对自己孩子的客观观察、感同身受的了解。再强大的专家,只能讲清楚育儿方法,却无法真正了解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性格形成的原因。

  只有父母数十年如一日陪伴孩子,和孩子有着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亲子关系。因为这份爱和陪伴,注定了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决定了父母成长为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对自己孩子有效家教=育儿方法+对自己孩子的了解。

  向外求的育儿方法,我们是可以借助资源快速掌握。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是需要长年累月的观察和感同身受的了解。

  知吾子,方教子。

  文/邢子凯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

搞笑小宝宝

2018年01月21日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