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是《三字经》里的一句话,它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担负起重要责任,也说明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中男人的应酬越来越多,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落在了女人肩上。据《人民日报》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只占到20%,平分秋色的占30%。可见,男人在教儿育女方面的付出有所缺失。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因此,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
在美国一杂本志中,父亲被认为对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响: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等。
在家庭交往中,相对于把更多时间花费在照料孩子生活上的母亲,父亲更多的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父亲用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把孩子举得高高的,来回悠,或往下扔。这些大动作、激烈的身体游戏使孩子快乐地“咯咯”大笑。有研究表明,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清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痛苦时,他更多地到母亲那儿去寻求安慰;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许多父亲认为,自己工作赚钱养家就是“养儿”。其实,在孩子心目中,所谓的“被抚养”是指父母和孩子经常生活在一起,在情感上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的行为。而对于缺少这种精神抚养的孩子,他们在父母面前常常犟头犟脑,表现得特别不听话。这就导致了进一步的教育失败。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最根本的方法是多和孩子在一起。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父亲教会孩子坚强,利于心智发育。母亲是水,她滋润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温柔;父亲是山,他支撑孩子的信念,使他们学会刚强。正如《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中所说,母亲的教育像给孩子喂红糖水,而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许多调查材料也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
从被模仿者的角度来说,父亲和母亲分别是孩子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父亲的性格、气质、为人处世,是孩子对男性榜样的最初觉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在很长时间里认为男人就应该是父亲那样。父亲角色中蕴含的刚毅、胆魄、果断、强壮、博学、幽默、胸襟开阔等,无一不被孩子看在眼里。假如父亲不具备这些特点,那么,男孩子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欠缺。女孩子则会在对男性的理解和与男性的交往中产生偏差。美国和新西兰研究人员一项联合研究表明,父女关系好,不仅对女孩的心理影响大,甚至可以影响到女孩的神经和内分泌,以左右女孩的发育。
其次,父亲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他们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可能会骂他们一顿。而父亲可能会和孩子一起去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孩子把玩具装好。母亲经常把孩子抱在怀里和孩子温馨的对视,父亲则常让孩子骑在肩头,或者把孩子抛上抛下。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情感归属,从父亲那里则品尝到刺激和冒险。当孩子经历一项挑战,母亲容易担心地嘱咐“小心点”,父亲则会说“别害怕、勇敢点!”父亲的这种态度会促使孩子勇于探索而不是畏首畏尾。
再次,父亲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男性往往爱活动,他们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而且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采取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身体就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
父亲在与孩子们相处、互动中,可以是一个很生动、很有分量的角色,他向孩子们展示着一个成熟男人的风采气质、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以及内心的感情世界。传统的家庭格局中“男主外、女主内”已经过时,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仅仅需要事业上的出色,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去,这不仅对孩子意义非凡,对父亲们也大有裨益。(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