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和浪费原理——只图一时之快的消费形态
收入不多,却非要买名牌;还能用的家具因为不流行了,就扔掉了;新手机一上市,就换掉旧手机;刚买不久的车却要再换成新款车,咱们通过下面的童话,来看看这些奢侈和浪费的行为吧。
爱慕虚荣的乌鸦
从前,各种鸟在一起生活。鸟儿们都认为自己最美丽,常为此而争吵。因为鸟儿们总是叽喳叽喳吵个不停,上帝受不了了,就把鸟儿们都叫过来说:
“我要从你们当中选出一只最漂亮的鸟作为鸟王。”
鸟儿们都想做最漂亮的鸟王,就到河边干干净净地洗了个澡,然后开始打扮。
“我会成为最漂亮的鸟王。”
“哼!你不行,我将成为鸟王。”
乌鸦羡慕地看着鸟儿们互不相让、忙于化妆的情景,吁了口气。
“我也要成为鸟王。”
乌鸦每天徘徊于河边,或捡别的鸟儿掉下的羽毛,或拿自己的好东西换颜色漂亮的鸟儿的羽毛,然后趁别的鸟儿不注意,偷偷地插到自己的身上。 “哎?怎么回事呀?乌鸦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了。”
乌鸦看到自己水中的影子,也吃了一惊。
“哎呀,真奇妙!这是我吗?啊,真漂亮!”
乌鸦忘了自己的真面目,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一只漂亮的鸟似地,得意地进入大会场。上帝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羽毛,就把乌鸦选为鸟王了。
“你到底是什么鸟啊?”
“第一次看到你,你从哪来的?”
“……”
乌鸦周围的鸟中有一只鸟儿发现乌鸦身上有一根羽毛是自己的。
“哎,那是我的羽毛呀?”
“对啊,那根是我的。”
“……”大家议论纷纷。
乌鸦周围的鸟儿一个个都过来拔乌鸦身上属于自己的羽毛。
乌鸦拼命想护住身上的羽毛,但无奈寡不敌众。不一会儿身上美丽的羽毛就被鸟儿拔光了,只剩下自己原来的羽毛了。乌鸦羞愧难当,慌忙跑进树丛里去了。
童 话 反 思
童话中的乌鸦爱慕虚荣,结果出了洋相。乌鸦因自己身体不够华丽,因此没有自信,于是就捡别的鸟儿的羽毛,或拿自己的好东西换别的鸟儿的羽毛,然后趁别的鸟儿不注意,偷偷地将羽毛插到自己身上。
结果它却露了馅,成为其他鸟儿的笑柄。不知自己身份,一味地爱慕虚荣,乌鸦出了洋相。奢侈和浪费只会获得一时的满足,但是很危险。
俗话说“笊篱还用上漆吗?”笊篱是用细竹条或细铁丝做成的簸箕模样的带个长把的淘米用具。在笊篱上漆上再好的漆,也不能增加其任何功能,只是白花钱。
这句俗话告诉我们不要在不该花钱的地方浪费钱。此外还有一句俗话“猪圈上安黄铜锁”,说的是装饰不当,也是告诫我们不要奢侈和浪费。
 把有限的资源用到适当的地方,不仅能防止资源的浪费,还能使物尽其材。可是今天我们的经济生活是怎样的呢?经济只不过是刚刚起步,可我们每年的食物垃圾却达到了10兆韩元。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收入不多,却非要买名牌;还能用的家具因为不流行了,就扔掉;新手机一上市,就换掉旧手机;刚买不久的车却要再换成新款车;刚转手的公寓,却要重新装修。这些都是奢侈和浪费的表现。
这些消费形态的共同点是精力不是用在物品的用途上,而是用在物品的外表上。价格越高,越能引起别人注意,就越愿意消费。
那么我们生活中到底怎样消费才是明智的消费呢?这并不难做到。买东西时,想想这个东西我现在需要吗?平时需要吗?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品,然后再购买,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