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沟通交流 > 海外育儿 > 《聆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的睡眠问题(全文)
 《聆听孩子的心声》


  “我怎么才能让孩子睡觉呢?”在我的工作中,这个问题每天至少会被问到一次。父母们通常用一种求救般的语气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在他们到我这儿来之前,已经被折腾很长时间了——父母在凌晨两三点时被吵醒,她或者他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孩子身边,然后就是摇晃着孩子,给孩子唱歌,哄着孩子回到床上去睡觉。

  而孩子呢,他赢了,开开心心,可爱极了;他已经睡过了,准备要玩几个小时。当他
的可爱在父母绝望的表情面前不起作用时,他可能会求助于抽噎或者号啕大哭,好像他真的很痛苦一样。或者他可能会以责备的目光盯着父母,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在你看到我多么希望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你怎么能丢下我不管呢?”

  如果这些诡计都不奏效,他可能会变得很不安,好像他被他惹恼的这些平时充满爱心的大人吓着了。总之,他传达出一个紧急信息,表示他有一些需要尚未得到满足,而且,这种信息能够穿透睡意朦胧的父母试图建立的任何自我保护的屏障,直达父母的内心。

  父母们告诉我,他们“尝试过各种办法”。他们甚至不惜让孩子“哭出来”,但在试过几个晚上之后,他们就会放弃,因为孩子会持续哭一两个小时,并且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他们尝试过给孩子一个奶瓶,开一个夜灯,但都不管用。但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床上管用——他能坐在那儿玩一两个小时,这样,至少他们可以睡觉。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不成文的禁忌——不允许孩子在父母的床上睡觉。很多父母努力控制着自己,不采用这个很容易的解决办法。他们发现,在孩子发脾气之前就到他身边去,能够缩短之后让他平静下来所需要的时间。他们常常告诉我,在凌晨两点之后,他们每隔两小时到孩子身边去一次,安抚他,给他奶喝,摇晃他,一会儿之后,就可以成功地让孩子待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他们能够把时间掌握得非常好,以至于他们只需要每隔两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待3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等到孩子发起脾气来并且哭了之后再去,他们就得花一个小时来陪他!

  这里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种要求?为什么家里的其他孩子都学会了整晚安睡,就是有一个孩子不行呢?这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迹象吗?这是否表示父母在白天的时候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或者关心?为什么大多数在下午6点睡觉的婴儿会在晚上10点左右就醒来呢?

  孩子的睡眠周期

  或许,对婴儿睡眠周期的了解能为上面的这些问题找到一些答案。最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亚瑟•H•帕美雷斯博士,斯坦福大学的托马斯•F•安德斯博士,以及科罗拉多大学的罗伯特•N•爱姆德博士作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的结果表明,每个婴儿晚上的睡眠都有轻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独特周期。在头几个月中,深度睡眠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轻度睡眠或者说做梦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婴儿到四个月大的时候,睡眠周期开始形成固定模式——一个周期通常会持续三到四个小时。其中,有1~1.5小时的深度睡眠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婴儿很少动,任何刺激都很难把他唤醒。深度睡眠阶段前后的各一个小时是较轻的做梦状态,婴儿会时不时地动一下。在四小时周期的最后阶段,婴儿进入半警醒状态,这个时候,他已经非常接近有意识状态,很容易醒。在这个阶段里,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他可能会吮吸手指,大声哭出来,滚来滚去,或者有节奏地用手敲自己的脑袋。(我的一个女儿,每隔四个小时就会给她的布娃娃讲一次她在白天所干的事。)他可能会闹,也可能自言自语,或者喊自己的父母。

  这些行为似乎能使孩子释放出在白天的活动中积存起来的能量,以便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当孩子自己能够应付这些半清醒状态的睡眠间歇时,睡眠周期就会稳定下来,而且孩子就能把睡眠周期延长,他就能够每次睡八小时甚至十二个小时了。

  这些研究者还指出,睡眠周期的延长取决于环境的状况。如果婴儿处于一个受打扰的环境——有人来看他或者喂他——他的警醒阶段就会被加强,他就不太可能使自己平静下来以延长睡眠时间。但是,如果周围的环境不对他作出反应,就会迫使他找到自己的方式来安抚自己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这些研究者的研究还表明,孩子在一出生时就确立了24小时的节律,这是胎儿在和孕妇每天的生活周期取得同步时建立的。通常,孩子的节律跟母亲的生活周期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在母亲活动的时候,胎儿在睡觉;母亲躺下睡觉的时候,胎儿会醒着。但母亲活动的时段会引导胎儿在下一个时段的活动。新生婴儿已经有了“睡-醒”的节律。出生后,环境迫使新生婴儿白天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晚上睡眠的时间越来越长。

  有些孩子——不过数量极少——在刚出生时的周期好像是颠倒的。父母通常会想办法迫使这些孩子作出改变,大多数婴儿到五六个月大的时候,在晚上就能睡八个小时。在我看来,这是婴儿天生就有能力适应环境的重要证据。

  少数婴儿对环境没有反应,我对这样的婴儿一直很感兴趣,并且作了一些研究,想找出是哪些原因使得他们对环境的反应失败了——对于这些婴儿的父母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失败,因为他们自己的睡眠被扰乱了。

  到三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孩子持续睡眠时间能够超过四个小时,一个对当今社会正常睡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这个研究,3个月大的婴儿有70%每晚能睡八个小时,6个月大的婴儿有83%能做到这一点;一岁大的时候,只有10%的孩子整晚不睡觉。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似乎都能睡上一整夜呢?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父母晚上尽量不“打搅”孩子的睡眠,包括孩子自己对睡眠的需要。

  夜醒的原因

  为什么有17%的婴儿到6个月大时,夜间睡眠的时间还达不到八个小时呢?为什么有10%的婴儿到一岁时依然整晚不睡觉呢?这同样可能涉及到多种因素。一方面,可能有些父母不愿意把孩子留在他自己的房间、他自己的床上睡觉,而且,在夜间孩子醒来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让孩子上了他们的床。(如果孩子在他们的床上也睡不好,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忽略孩子的睡眠问题,因为相对于孩子在他自己的房间里睡不好而言,孩子在他们的床上还睡不好不会让父母感到太内疚。)另一方面,有三种不同性格的婴儿好像更容易夜醒。

  第一种婴儿很活跃,精力旺盛,当他学习一个新任务时,兴奋得简直无法停下来。晚上,未能完成某项任务给他造成的挫折感已经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一般来说是诸如站立或行走方面的运动能力——这种挫折感会像白天一样强烈地驱使着他去完成任务。例如,就在他开始学会走路之前,当他的睡眠周期进入半清醒状态时,他可能会手足并用地爬起来,沮丧地摇晃身体,或者可能不停地在婴儿床里站起来——这样,他就会醒过来。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夜醒是孩子对自己每一个新的发育里程碑的满怀激情的标志。

  遗憾的是,如果父母不迫使这些孩子自己掌握夜间睡眠的方式,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后可能也不会减少夜醒的次数。在第二年、第三年以及以后的日子里,他可能会因为学习其他的东西而受到同样的挫折,如果孩子的夜醒在第一年里成为释放挫折感的出口,那它就可能会继续发挥这种作用。当这些婴儿进入眼球速动期或者说轻度睡眠时,他们会醒过来,并且需要帮助。

  如果父母为了安慰孩子而和孩子睡在一起,他们就必须认识到,眼球速动期在夜间会频繁出现,但只要孩子能使自己安静下来并再次进入较深的睡眠阶段,孩子不一定就会醒来。但是,如果由于父母在身边而使孩子受到过多的刺激,或者由于父母在身边而使孩子醒过来并开始玩耍,那么,孩子可能确实会把夜晚变成白天,并且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孩子醒来之后,父母在试图让他安静下来时会变得紧张起来,这必然会加强对孩子的刺激,从而使他更加兴奋;孩子感觉到了父母的坏情绪,就会跟他们捣乱或者和他们玩,或者想方设法让父母和自己一样不睡觉。这样,既不能安慰孩子,也不会使父母在白天有更多的精力抚育孩子。

  第二种容易在夜间醒来并需要安抚的婴儿可以被称为白天的“低运动消耗者”。这些孩子性格安静、警觉,会仔细思考每一件事情,可能不是很活跃。在白天的时候,他们的运动量不会太大,所以不会让自己累到晚上呼呼大睡的程度。他们的思考过程会增加在夜间的不眠,在眼球速动期,他们可能很容易完全醒过来。如果他们在每次醒来时都哭闹,那么睡到父母的床上对他们就有好处。只要这种亲近对孩子和父母双方都有好处,那就不妨这样做。但是,随着孩子在第二年独立意识的出现,就应该考虑让孩子在晚上更加独立。

  第三种很难在晚上平静下来延长睡眠周期的孩子,是那些敏感、容易烦躁的孩子。他对新鲜或陌生状况的敏感使得他的依赖性很强,而且父母对于孩子依赖性的形成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每出现一个新的状况——可能是新的发育阶段,也可能是他碰到的新情况——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他都很可能会退缩。由于父母希望能对这样的孩子提供帮助,他们就会保护孩子不受新状况的影响。当他不知所措时,经常是在孩子自己作出努力应对之前,父母就立即来安慰他。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能会传递给孩子一种感觉——在遇到新情况时,他自己无法处理,他真的能力不足。结果,孩子开始觉得自己很无助,并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有依赖性。

  当孩子在夜间醒来时,过度的保护可能会影响到父母和孩子双方的行为。孩子要求父母在身边安慰他,不用多久,孩子也许就真的需要父母来安慰了,而父母也会发现不让步很难。他们可能会把孩子带到他们的床上,或者应他的要求,一晚上去看他四五次。当他们筋疲力尽并且很生气的时候——既生自己的气,也生孩子的气——孩子对他们矛盾情绪的敏感会使他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而父母的矛盾情绪会逼着他们继续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当父母们就一个这样的孩子向我咨询时,我既感到惊讶又感到高兴。当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晚上给孩子一个“玩具宝贝”——这是父母的替代品,能够加强孩子的自主性——来激励孩子要更加独立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其实孩子早已经准备好自己一个人睡了。他们还惊奇地发现,孩子在白天的时候也开始感觉到并且表现得越来越独立。

  文化期待

  自主性和独立性往往是孩子睡眠问题的根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大多数父母还是没有准备好要把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婴儿放到单独的生活和睡眠场所中去,除非孩子自己能够对此欣然接受。随着婴儿逐渐长大,父母们会认为,支持孩子想亲近父母的天性没有什么不合理的,自己想让孩子依赖父母的想法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多数父母确实在暗中渴望自己的身边能有一个熟睡的婴儿,带给他们温馨的慰藉。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要求父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和孩子分开睡呢?现在有一个相反的潮流,就是全家人睡在一张大床上,泰恩•戴维宁的书《家庭床》就反映了这种趋势。

  我听说,在印度的一些地区,母亲就睡在地板上的一张大圆垫子上。晚上的时候,她所有的小孩子都和她睡在一起,孩子们在垫子上自由地爬上爬下,而她从不恼火。从没听说过有什么睡眠问题。当地的人认为,孩子会在四岁的时候主动跟母亲分开睡,在此之前,孩子还太小、太无助,不应该指望他在晚上的时候不需要母亲。

  我和家人曾在墨西哥的玛雅生活过一段时间,我发现那儿的母亲睡觉时,孩子就睡在她身边,睡在她和她丈夫之间,直到孩子被突然地转到他自己的床上。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会立即让他一个人睡到屋子的另一边,并且不再让他吃奶,也不再整天被母亲背着。如果孩子对这些突然的变化有抱怨,不会有人理睬他,甚至还会受到惩罚。如果孩子因此而抑郁,不再吃东西,并出现名为夸休可尔症的营养不良,会被认为是生了一种很多孩子都能熬过去的病。没有人会把孩子的抑郁及营养不良与突然失去母亲的安慰联系起来。也没有人负担的起,因为下一个孩子马上要诞生了,床上没有多余的地方给这个大一点的孩子。

  我们期望孩子有独立性和个性,有适应能力和好奇心以及早期的良好发展——很多养育孩子的实践就是由这些期待激发出来的。我们希望,孩子在白天的时候生龙活虎并且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在晚上的时候能够独立。一个理想的婴儿是这样的:他能玩一整天,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玩,但在大人教育他的时候,他也能接受;到了晚上,他应该放弃玩耍,很快地平静下来,一心一意地去睡觉。

  我们都能理解婴儿刚刚上床去睡觉时对大人的纠缠。当我们三番五次拿着水或者便盆进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被骗了,不过我们还是会轻松愉快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在晚上被吵醒对我们来说可一点儿也不愉快,甚至难以忍受,只有极少数的紧急情况例外。因此,当父母在晚上经常被吵醒时,他或者她必须解决好对孩子产生的抵触情绪。为了控制这些情绪,不直接发泄到孩子身上,你必须采取相当有力的防御措施。一个睡眠真正有问题的孩子的父母,会找出理由向自己解释为什么晚上应该对孩子的要求作出反应。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多了起来,因为在白天要去工作的女人更多了,她们感到自己在晚上需要孩子。很多父母现在相信,任何年龄的孩子——不管是婴儿还是四岁的孩子——为了避免睡眠问题,睡在父母的床上都没问题,但对周围朋友和社会上对他们这种做法的批评依然很敏感。我在工作中遇到的父母里,没有人会向我承认他们经常允许孩子和他们睡在一张床上。为什么不愿意承认呢?他们可能觉得我会劝说他们不要这么做。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潜意识里对此有负疚感。如果他们真的感到内疚,那么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矛盾情绪可能会传染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可能会感到痛苦。孩子可能不会理解其中的原因,但他会因为和父母睡在一起而开始感到内疚,而那个时候他可能已经无法自己改变这个习惯了。

  至少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童年时能够一个人睡觉是作为独立的人的一个标志。这是对还是错,当然可以置疑,但对孩子或者父母来说,要在不危害到自尊心并且觉得对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并无不妥的情况下拒绝这种社会共识是很困难的。

  睡眠和自主性的发展

  第一年的时候,在一些可以预料到的时期,婴儿很可能在晚上醒来,即使他以前有过睡一整晚的情形。在8~9个月大以及一岁的时候,婴儿的认知能力会迅速增强(能认出陌生人、陌生的环境、新的地方、日常生活的改变),同时运动能力快速发展(例如,8个月时能爬、能坐,12~14个月时能站、走和攀爬)(见第2章)。随之而来的是,婴儿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他可以走出父母为他营造的安全港湾了。

  离开父母还是待在他们身边?这种选择造成的不一致性会困扰婴儿。他想要独立,同时又对独立的前景感到害怕。这种不一致性会使他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感到心烦意乱。晚上,当他进入轻度睡眠期时,他会通过大声哭泣并且经常会爬起来站在婴儿床里大声地哭,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失调。

  学会在晚上独自睡觉肯定是与对独立性的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出现睡眠问题时,父母和孩子可能都会觉得孩子一个人做不到独自睡觉。外出工作的母亲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几乎都是这样认为的。一谈到孩子的睡眠问题,我发现母亲们就会因为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而感到身心疲惫。当伴随着成长而来的压力使得孩子夜醒时,母亲可能会觉得很难强迫孩子和她分开睡。

  朱蒂•崔尔是一个温柔但相当紧张的年轻女性,她和丈夫汤姆以及18个月大的女儿露西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在第一次怀孕之前,朱蒂是一个著名律师的行政秘书。她和汤姆在结婚三年之后,决定要一个孩子。但在怀孕三个月的时候流产了,朱蒂和汤姆对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失望情绪都很惊讶。失去孩子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朱蒂想再次怀孕的愿望非常迫切,在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之后,她和汤姆精确地计划了之后的每一个步骤。她对自己进行了“完美”的照料,为了能够安然度过最后的三个月,她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放弃了工作。她的办公室将她的职位保留了将近一年。每当他们打电话来问朱蒂是否已经准备好回去工作时,她都面临着对自己角色的选择——是做母亲还是职场女性。

  露西是一个开心果。她非常可爱,讨人喜欢,圆滚滚的身体,胖乎乎的小手,软软的卷发使她看起来像个天使。从她出生开始,在朱蒂和汤姆看来她就是一个“人物”。尽管她在很多方面都不是一个让人费力的孩子,但她相当果断,并且总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在出生后头几个星期里,她起初在自己玩耍时的安静、平和的态度,很快就变成了用尖利的哭喊让父母立即到她身边来。当她饿了、烦了或者累了的时候,她会以无可置疑的方式让朱蒂和汤姆知道。

  到了第二年,父母拼命地想做“对”事情的急切心情与小女孩的坚强意志产生了矛盾,孩子的睡觉问题就出现了。当露西被放到床上时,以及在夜里醒来时,她就开始闹。朱蒂和汤姆尝试了各种育儿书籍中建议的所有常规办法——他们摇晃她,拥抱她,给她吃的东西。他们绝望地坐在起居室里,一言不发,希望他们的努力能有回报;他们把她房间里的灯打开,把自己房间里的灯关掉;他们躺在孩子房间里的小床上;最后,为了适应她,他们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最终的结果是,露西每天晚上都要和他们睡在一起。三个人谁也睡不着。当他们来找我时,三个人都筋疲力尽,几近崩溃。

  朱蒂和汤姆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他们怎么才能控制就寝时的问题;另一个是朱蒂最近作出的决定——把露西送到日托中心或者让“任何人”来照料她,这样她才能回去工作,恢复正常。

  要想让朱蒂和汤姆理解他们千方百计地在睡觉的问题上顺从露西的原因,就必须让他们了解自己对与露西分开睡的复杂情感。由于以前失去过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在潜意识里害怕会再失去露西。尽管他们知道,让露西学会晚上自己睡觉对她是最好的,但他们还有一种感觉——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感觉——由于某种说不清的原因,孩子比父母更清楚她需要什么;而且由于某种说不清的原因,父母的需要是必须被忽略的。

  在我们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朱蒂承认自己是多么强烈地感觉到了在处理露西的问题上的失败,承认自己多么渴望回到工作中去,回到那个能够让自己感觉到成功的地方。汤姆也将自己的怒气——由于他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对自己、对露西、对他的妻子的怒气——表露了出来。我们开始讨论他们两个人这种愤怒的绝望情绪对露西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都认为露西变了,从一个果断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对自己没有把握、依赖父母的孩子,好像她在拼命地想平息从父母身上感觉到的紧张情绪。

  我们讨论了露西对她自己的力量和自主性有坚定的自信的重要性,还谈到了如果他们总是顺从她的每一个要求或者怪念头,这种自主性就不可能建立起来。要想形成她对自己的力量的感觉,她需要知道有哪些限制。最明确的限制应该由父母提出来——特别是当她开始侵犯到他们的需要时。

  我极力主张朱蒂和汤姆首先要坚定真正想帮助露西解决睡眠问题的决心。为此,他们需要明白露西能从学习夜间独立的过程中得到益处。而且,他们首先需要对此取得一致意见,因为如果他们两个人不一致,露西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就会搅乱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大人们在晚上比较脆弱,容易造成紧张气氛。因此,为了符合露西的情况,他们需要对他们两个人如何调整以及对待生活规律取得一致意见。

  如果露西在白天的时候能够“学会”把一个玩具宝贝——一个娃娃,或者一块特别的毯子,或者一个玩具——作为“她的东西”,那么当她累了、饿了或者无聊的时候就可以依靠它。这可能意味着朱蒂和汤姆不得不在这样的时刻把她推向它,还可能必须说这样的话:“去拿你的宝贝,然后你才可以爬到我腿上来。”或者“我给你做晚饭的时候,你可以和你的朋友坐着一起摇。你现在是个大姑娘了。”我提出这个建议时,朱蒂说:“但她的婴儿床里已经有十几二十个玩具了!没有用。”我向朱蒂保证,十个、二十个玩具与一个特别的玩具不是一回事,我怀疑他们从来没有试验过露西是否能依靠一个玩具。朱蒂承认她从未真正指望过露西在白天或者晚上能够独立。

  当露西在白天做得很好并且当玩具宝贝已经成为母亲可依赖的替代品之后,朱蒂和汤姆应该对露西的能力进行表扬。然后,他们就可以开始让她为夜间的独立作准备了。

  第一步是要让她知道她必须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还要知道她必须自己一个人在那儿睡觉。我想,这意味着在作好就寝准备之后,父母中的一位将不得不先陪她一会儿,直到她确实睡着。我建议让那个最坚定地认为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睡觉的父亲或母亲陪她。

  在她学会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之后,他们就可以让她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入睡。如果她下床来找他们,必须把她送回到她自己的房间。在她学习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的时候,他们可以鼓励她去依靠她心爱的东西。如果孩子在夜间醒来,他们应该逐渐延长她一个人待着的时间——先是五分钟,然后是十分钟,然后是十五分钟,让她去找自己的玩具宝贝,并告诉她他们就在旁边,但她应该自己睡觉。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得不到她身边去,但千万不能抱她起来,或者陪她玩,或者让她吃东西。当她明白父母对这件事非常认真时,她就会开始学习如何让自己独立地从轻度睡眠期进入到深度睡眠期。她的玩具宝贝会成为一个真实的、随时能给予她支持的伙伴。当她真正做到这些时,她和父母都会觉得非常值得。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孩子在夜间的独立以及学会了与父母分开睡觉不仅仅只是对白天的补偿,而且父母和孩子都会因为充足的睡眠而更加健康。

  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们工作的中心是让朱蒂和汤姆同意彼此支持。最后决定,由汤姆在晚上的时候把露西放到床上;孩子第一次醒来的时候,由朱蒂去她那里,第二次由汤姆去。当他们下定决心达成一致的时候,露西好像感觉到了。她把自己的娃娃叫做“Mavy”,Mavy成了她永久的伙伴。大约两个星期后,Mavy在晚上就开始起作用了。当他们在晚上开始督促露西一个星期后,汤姆打电话给我,说简直就像一个奇迹。露西接受了把Mavy作为替代物,她能自己睡觉了,醒来时也能够待在自己的床上了,她对此似乎比他们还要放松。她有四个晚上在夜间醒来的时候喊过他们,之后就不再叫他们了,每个人都睡得很香甜。看起来确实很神奇,但我知道,一旦他们之间消除了紧张感,睡眠问题可能就自行消失了。汤姆还说,露西好像更懂事了,并为自己感到骄傲。露西学习睡觉的过程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该不该让孩子自己睡

  在我自己的儿科从业经历以及在医院的工作经历中,我看到过因为孩子在夜间醒来提出各种要求把全家搅得不得安宁的各种问题。我知道这些家庭需要帮助,而且我知道如果我帮助他们了解了问题出在哪里,将有助于改善他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没有认识到的是,有很多父母并不认为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会独自睡觉。

  这些父母觉得,让孩子在晚上独自睡觉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并且对孩子并不一定有好处。他们说,他们不仅不同意让孩子一个人睡觉的原则,而且当孩子在晚上需要他们时,他们觉得和孩子待在一起比担心是否违背了什么原则更加重要,不管这个原则是对还是错。他们说,孩子在他们的床上并不会让他们烦,事实上,他们和孩子非常喜欢晚上的时候作为一家人睡在一张床上。他们还告诉我,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放弃与父母睡在一起的习惯,他们用已经这样做了的大一点的孩子为例,证明这样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简而言之,这些读者并不认为夜醒是一个问题,相反,他们认为晚上和孩子分开睡可能是造成夜醒的一个原因。

  这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我认为这些父母的话有其合理性。我同意他们的担忧——睡眠问题可能表明孩子正经受着压力,在这个时候把孩子放到一边可能并不总是处理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而且,我也对我们的社会对小孩子的要求是否太严苛感到不安。但是,我也相信,除了父母对孩子的最终要求——自主性和自立的能力——之外,父母的需要也必须考虑。如果他们的需要能够得到同样的对待,我就能理解提出这些问题的父母那样处理孩子的睡眠问题的理由。

  我曾在《红书》杂志上写过一篇有关孩子睡眠问题的文章,建议父母们在晚上给孩子一个玩具宝贝或者一个东西来代替父母,这样可以减轻孩子因与父母分开睡而受到的打击。父母们针对我的建议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观点。一个读者写道:“如果你计划让我们的孩子和某个东西建立联系,依赖于这个东西,把东西看得比人更宝贵,如果在他长大成人后还继续这样做的话,我们该感到惊讶吗?”

  这些父母们指出,在很多其他文化中,孩子可以随意上父母的床。伊利诺斯州拉莫雷的肯德尔•库泽尔太太表达了一个观点,很多人都有与她同样的看法。“父母的自尊更多地取决于是否与社会大众一样,而不是取决于她为自己和孩子做的事情是否使自己感觉正确,这难道不悲哀吗?大人的自主性和个性到哪儿去了?”

  或许,到了重新评价我们的文化中关于处理睡眠问题的观念的时候了。每一个家庭都应该用类似的方法对待孩子吗?我们需不需要迫使所有的婴儿和小孩子一个人睡在他自己的房间里?我们遵循的这种习惯是否会使我们离自己宣称的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的目标越来越远了?或者,我们是不是正在迫使孩子们产生另一种依赖——对玩具宝贝的依赖?还是当他们最需要父母的安慰时,独自承受着不必要的恐惧?当那么多的父母发现,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就强求孩子与其分开睡对父母和孩子都没好处时,难道还不应该重新评价我们的立场吗?或许我们的确应该。

  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如果让孩子在晚上和父母一起睡,是不是应该担心孩子在白天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我不确定孩子是否会如此——但那可能会是一个隐患,我强烈建议父母要注意。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在白天的独立性很强,也许就不需要有这种担心。

  如果婴儿和刚学走路的孩子跟父母一起睡,会不会使他以后很难和父母分开?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孩子可能以后也不想和父母分开,可能会一直赖在他们的床上;随着他逐渐长大,他的恋母情结会越来越强烈,他可能会认为他可以干预父母。

  要想不让孩子出现这种倾向,我强烈建议那些希望继续和孩子共享一张床的父母一定要确保他们两个人以及孩子都觉得这样很舒适。如果容许他继续睡在那儿,他的存在当然会妨碍到他们,如果确实妨碍了父母,孩子的痛苦可能会比让他一个人睡在他自己的房间造成的痛苦更甚。因此,如果父母觉得不舒服并且夫妇双方对此有不同看法,而又允许它长期存在,我肯定这会有损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因此,我强烈建议父母定期地公开讨论这种安排的合理性。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肯定比如何处理孩子的睡觉问题更加重要。

  你还必须观察孩子对于和父母睡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任何紧张迹象。我想,孩子最终会开始表现出不再需要父母在晚上对自己的安慰,表达出对独立的需要。如果你能根据其他文化来推断(例如印度和墨西哥,那儿的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是普遍做法),那么似乎到了第三年或者第四年,就该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已经准备好一个人睡的迹象了,哪怕他以前从来没有做到过。他可能需要父母给他一些必要的鼓励——当他上床时跟他聊一会儿,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陪他,给他开一个夜灯,等等。这个过程要一步步慢慢来,那就很容易过渡了。如果一个大孩子在晚上还需要和父母亲近,我会担心他心目中的自我形象。在以后的童年时代,他可能会更难与父母分开。

  考虑到这么多父母提出反对意见,我重新思考了和婴儿一起睡可能会影响他最终的成长这个观点。同时,我觉得大多数父母会发现,如果他们自己内心期望孩子一个人睡,与他们受到某种迫使让孩子一个人睡相比,更容易达到目的。

  如果对于个别婴儿来说无法让他自己睡,如果孩子或者他的父母在晚上总是被孩子的纠缠所打搅,如果和孩子睡一张床能够解决父母和孩子的问题,那么,父母就应该考虑把和孩子睡在一起当做一种选择。另一方面,如果这样对孩子没什么帮助,如果一起睡造成了家庭的困扰(我还没说当一个孩子霸占着父母的床时,对其他的孩子意味着什么),那就应该最好重新考虑一下这种做法。

  我确信,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是儿童时代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建议父母把孩子的睡眠当做孩子达到这种独立的一个主要方面。最后,孩子是一个人睡还是跟父母一起睡可能不如他是否学会了在晚上醒来时如何让自己重新睡着更加重要。

  在从事儿科工作30年后,我确信,尽管孩子的独立对父母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容易接受的目标,但对孩子来说它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有价值的目标。晚上能够一个人睡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并能让他在白天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我要再说一句,如果父母没有在白天努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没有从情感上给他提供有力的支持,那么晚上就不应该采取这种强制的方式——当孩子确实开始这样做时,他值得你给予他全部的信任和深情的称赞。

  指 导

  在改变孩子的睡眠习惯之前,父母双方必须坚信这件事很重要。然后,聪明的做法是选一个孩子在白天的压力最小的时期——他已经学会了站立或者走路的时候,他不再被哥哥姐姐戏弄的时候,他已经对家里的新生婴儿习惯了的时候,没有准备让他转去新学校的时候,不再接受上厕所的训练的时候。然后,父母可以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帮助孩子在晚上独立,帮助他学会在夜醒时能让自己从轻度睡眠进入到深度睡眠。

  下面的建议也许能帮助一个家庭达到这样的目标,但要牢记,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孩子而定。还要记住,这些步骤应该一个一个地、慢慢地实行。

  1.必须重新考虑全天的时间。孩子在下午睡得时间是不是太长了?或者在下午睡得太晚了?我建议午睡时间早一点开始(下午1点钟),并且让孩子最多睡一两个小时。如果孩子超过了两岁,可以完全取消午睡。下午3点之后的任何休息或者小睡都会打破孩子的活动周期,减少了孩子在晚上对持续的深度睡眠的需要。

  2.确保你已经有了一个就寝时间的做法。如果孩子足够大了,可以跟他谈谈你将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他一个人睡一整夜。

  3.晚上在他弄醒你之前先弄醒他。这个时候你可以重复你的就寝做法——跟他说说话,拥抱他一下,给他一个奶瓶或者喂他吃点东西,如果这些是你的做法的一部分的话。通过弄醒他,你达到了两个目的:你剥夺了他对局面的控制权;你减轻了自己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因此,如果他后来醒了,你就不会再有以前那样的想法,也就是说,“他还好吧?他饿了吗?我做得够吗?”

  4.如果孩子需要的话,就对一个特别的玩具宝贝——一块毯子,一个动物,甚至一个瓶子——进行强化。然后,可以把奶瓶系在玩具宝贝上,拿走奶瓶后,玩具宝贝就会取代奶瓶的地位。(牙医反对让孩子拿着一整瓶奶睡觉——他们说会造成严重的蛀牙。)玩具宝贝可以替代你,当你在晚上把孩子放到床上的时候,或者夜间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你可以把玩具宝贝拿给他看,甚至塞给他。孩子很容易就能接受玩具宝贝作为母亲的替代,这总是让我很惊奇。顺便说一句,床上放几个玩具绝对比不上一个玩具宝贝——这些玩具会削弱它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当你开始这种努力时,我不建议你用一大堆玩具。

  5.当你已经为孩子作好了计划,并且准备好要执行时,当孩子夜醒时,你一定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刺激。如果你以前会把他从床上抱起来、摇晃他,那就停止这种做法;可以用手摸摸他,但要让他躺在床上。他不会喜欢这样,但他会理解。站在孩子的床边,告诉他他能够也必须学会自己重新睡着。

  如果他正在学习站立,而且不愿意自己躺下,你可以弯他的腰,向他表明他能够自己躺下。如果他又站了起来,那就让他站着吧。当他知道你很认真时,他很快就会明白要自己躺下了。

  把他喜欢的玩具宝贝给他,确保它要待在他的床上。换句话说,可以用丝带把玩具宝贝系在婴儿床上,否则,他会把玩具宝贝扔出去,而你将不得不回来把它拣起来给他。当他明白你真的要把它作为你的替代时,他就会接受。

  6.在他每次醒来你都到他身边去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开始不进入他的房间,而只跟他说话。告诉他你就在旁边,告诉他你很在意他,但是你不会进来,并要提醒他去找玩具宝贝。我惊讶地发现,孩子能够接受一个人的声音来代替这个人。

  7.最后,让他自己想办法。在他叫你时,等十五分钟再进去,然后例行公事地应付他,重复上面的步骤并把玩具宝贝塞给他。



    关键字:周期  原因  自己  力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100,000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热力推荐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