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是很冤枉!如果一个士兵,只被告诉枪是什么构造,却从未被教过如何瞄准、如何射击,那么军官抱怨他为什么总打不准目标就是毫无道理的。张绍梅/文
心理学家的一次巧妙实验设计
如果你来到一个悬崖边,你会本能地尽量往后退,让自己更加安全,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悬崖这样的“深度”有感觉的呢?认知心理学家很希望找到答案。但是不能把婴儿放在类似悬崖的地方让他们冒险,怎么办呢?直到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设计出了一个被称为“视崖”的精巧实验后,心理学家们才知道答案。
“视崖”实验巧妙地运用了人的视力错觉,心理学家把一张玻璃桌子经过设计,使这张桌子看起来只有一半有实在的桌面(实验者将它称为“浅滩”),另一半看起来就像没有桌面一样(实验者将它称为“深渊”)。
心理学家将6-11个月的婴儿放在桌子的中间地带,当妈妈在浅滩一侧呼唤宝宝时,所有的宝宝都顺利爬向妈妈。然而当妈妈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宝宝时,绝大部分婴儿都拒绝穿过视崖,他们或者远离妈妈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能到妈妈那儿大哭起来。这个实验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婴儿在至少6个月的时候已经有了深度知觉。多么有趣的实验和巧妙的设计!正是这巧妙的方法给了心理学家答案。“视崖”实验也因此被誉为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其实,这样精巧的实验设计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过,今天我并非和大家探讨实验设计。而是希望大家从这个例子中看到,有效的方法对知识的发现和学习多么重要。可以说,好的学习方法就像一辆性能优良的跑车,它能搭载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常来自缺少方法
可是,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我常听见家长只是不断地找孩子要结果:“你要认真!”“你要有好成绩!”“你不能粗心!”“做完试卷要检查!”但至于如何做到,家长却常常置之不理。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又开始责怪孩子:“你为什么不认真?”“为什么不仔细?”“为什么不好好检查?”之后,父母的教育就终止了,再无下文,等到下次,类似的事情发生,父母又重复同样的做法。
孩子真的是很冤枉!如果一个士兵,只被告诉枪是什么构造,却从未被教过如何瞄准、如何射击,那么军官抱怨他为什么总打不准目标就是毫无道理的。一个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并非仅仅要学会认字和计算,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用更好地方法把握学习的规律学习,这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因此,家长不要只对孩子要结果,你要学习好,你要认真,你要如何如何,最重要的,是耐心地引导孩子,使他能踏上通往这些目标的道路上。比如,一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考试的时候常常会有丢题现象,有的时候是因为粗心没看见,有的时候是做这道题的时候觉得有些难,本来想做完试卷再回头做,结果回头就给忘了,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养成独立检查的习惯,结果常常因丢题而丢分。家长看到这样的试卷,尤其是发现孩子丢的全是会做的题时,往往就更生气上火了,这时候多数家长除了责骂孩子粗心或是提醒他下次要认真检查外,就再没有下文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你对孩子提出了如何避免粗心和如何检查试卷的任务,在他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之前,他很难知道如何去做。
我这里有个小小的案例,我在遇见一个有上述问题的男孩时,这样对他说:“现在我任命你为小小检察官,负责帮我检查一下这张试卷是否有忘记做的题,你愿意吗?”孩子一听要当检察官,非常高兴。接过试卷就开始看起来,他一会看看上面,一会看看下面,一会看看左面,一会看看右边,一会又翻来翻去正面反面地看,由于没有条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检查了哪里,没有检查哪里。在五分钟的翻来覆去之后,他汇报说:“老师,我检查完了,没有问题。”我说:“好啊,谢谢你,这么快就检查完了。现在还有一张试卷,你再帮我检查,但这次你要按我的指令检查,好吗?”他愉快地点头答应了。我对他说:“检察官先生,现在请你检查第一题!”他听后赶紧把目光集中在第一题上,很快发现其中的一个填空没写。我大加赞赏他的认真细致,然后说:“现在开始检查第二题!”这样一道题一道题检查下去,这个小伙子找出了其中的所有“漏洞”。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就在于,第二次,我告诉了他一个有效检查的方法。可能家长会说,这么简单,就是方法啊?是的,有时就是简单的几句话,孩子学习的结果就能不同。
建立孩子的“方法意识”
当然,给孩子方法并非事无巨细地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引导他帮助他建立“方法意识”。也就说,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协助他学会尽量选择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在那个检察官男孩的案例中,当他成功找出第二张试卷的漏洞后,我又让男孩按照题目的顺序重新检查第一张试卷,他也找到了大部分“漏洞”,只有一题没有发现。我问他为什么前后两次检查结果这么不一样,他说:“因为第二次我是一题接一题地查的。”这个时候,他就自己“发现”了这个方法,他也因自己的“发现”对这个方法有了感觉,并会在下一次有意识地应用。
当然,作为家长,你还可以继续引导孩子,“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个好办法自己如何能做到?”“你能不能找到三种好方法快速检查出试卷漏洞?”这个过程,你就是在建立孩子的“方法意识”!
方法教育越早越好
提到学习方法,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只有到了中学才有必要进行“方法教育”,小学阶段,孩子还不是跟着老师走。对于“方法意识”的建立,他们认为孩子没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必要。其实建立“方法意识”的教育越早越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面对各种问题,每天都要解决各种问题,因此,问题解决能力被智力心理学家视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寻找方法”其实就是在综合运用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寻找问题解决策略,这就是在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的孩子一年级上学期期末马上进入考试的时候,每天老师都会叮嘱我们家长,回家让孩子好好复习。可是我发现,对于这个一年级的小家伙,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叫“好好复习”,他随意地把书前后翻翻,然后就说“我会了!”这时我告诉他要制定一个复习计划。“什么是复习计划呢?”孩子又不知道了。于是我开始带领他制定计划。我说:“你看,你的语文有16个单元,数学有8个单元,英语有12个单元,现在还有7天要考试,那么,你就要分配一下每天语文、数学、英语应当各复习几个单元合适?在复习这些单元时,你要把老师教的内容再练练,看看是否都会了。”孩子就开始计算了,因为不能平均分配,他就把两三个内容较少的单元放在一天复习,这真让我没想到。
然后我告诉他要设计一个表格,他就在纸上画来画去,五易其稿,最终画妥了一个表格,写上日期,科目,复习内容,完成情况等几栏。那天晚上,他花了差不多两个多小时才完成了这个复习计划表,然后就美美地把表格贴在了他书桌前的墙壁上。虽然那一晚的时间都消耗掉了,但以后的每天,儿子都自觉按照这个计划有序地进行复习。他再也不是东翻西翻,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更棒的是,当一年级下学期的期末再度来临的时候,他自己主动提出制定复习计划,而且基本没有我的参与他就定好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了。我发现有过这样的两次经历后,他已经掌握了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按照计划复习的方法。而我接触的中学生中不少在学习上至今没能很好掌握计划执行的方法。
小学的学习是老师带领式的学习,而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更强,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可是,如果没有小学阶段的方法教育和预备,中学阶段是很难自动建立方法体系的。因此,方法教育,赶紧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