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给夏杨一块糖,然后把另一块也放到夏杨的面前,说:“夏杨,你今天只能吃一块,不过你要实在忍不住了,还可以吃第二块,但是明天的糖就没有了。如果你不吃,明天妈妈会给你两块。”
小小的夏杨扬着头问我:“那我今天都不吃,明天能给我三块吗?”
我哑然。
这是夏杨四岁多时的事,我在用我看到的一个“成长跟踪实验”,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到现在说起来,我还笑他:“真‘贪心’啊!”
夏杨是个急脾气的孩子。还在婴儿时期,饿了,一旦不能马上满足,就“哇哇”大哭,一会儿都等不得。我说:“这孩子大了得让他学会控制自己,太急了。”
有一次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这个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是心理学家米切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的跟踪研究,从他们四岁,一直跟踪到他们高中毕业。
这个实验就是在一个教室里,坐着几十个年仅四岁的小孩,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块果汁软糖。
老师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大家可以去吃这块糖,但如果谁能等到老师回来再吃,谁就能多得到一块。
也就是说,坚持到老师回来,可以吃到两块软糖呢!
面对诱惑,性急的孩子几乎没等到老师彻底走出教室,就已经把软糖送进了嘴里;而有一部分孩子,开始闭上眼睛,或者把头埋进胳膊里,或者和其他的小朋友开始玩游戏……用这些方法,来抵御着那块放在他们面前的糖的诱惑。
终于,他们最终得到了两块糖,但这个过程让他们得到的远不只是这两块糖。
大约十二到十四年以后,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这些抵御住诱惑的孩子,在情感、社交方面,明显地比那些性急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做事效率,而且面对挫折和压力,他们不会慌乱无措,不会轻易崩溃,容易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那些没有抵御住诱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在压力面前不知所措,做事不果断,效率很低,自信心和责任心都不强。
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表明,孩子的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未来。
有人说“人的脾气性格是生来注定的,能改吗?”我认为,人是环境之子。所谓性格,也是在人的生命力不断适应周围的环境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的性格也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
我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脾气急,那就磨呗!我相信,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还有父母对生活的态度,都会使孩子的性格慢慢改变。夏杨的爸爸是急脾气,但从小当班干部的素质和这些年的经历,也把他磨成了一个幽默乐观、有很强的自控能力的人;而我原是一个做事比较瞻前顾后的人,现在也变得果断一些了。
我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循着他的天性去发展的,所以,“放任”中的自由,也难免会使他出现一些任性。我觉得,好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一片自由宽大的天,让他尽情成长,而随时把那些歪枝邪叶砍掉。
孩子是一个欲求很多很强的小家伙,因为有太多的东西他没见识过,有太多的好吃的他没品尝过,他好奇,他多么想拥有那些东西。刚买了一个玩具,他还想要另一个;刚吃了一块巧克力,他还想再要一块……而且不分时间、场合,一旦想要,就要马上拥有,即使爸爸妈妈答应回家取钱,他还是哭闹不已。
有的父母说“这孩子,真没办法,就是这个脾气。”
表面上看是孩子“不听话”,但根源还是在父母。
夏杨小时候去玩具店,或者看见什么好玩的,我会让他自己选择,但买到我许可的范围之后,他会边看边说:“妈妈,我光看,不买,等以后再买。”我能感觉出,他在控制着自己强烈的想拥有更多玩具的欲望呢!
不是他本来就乖,是在生活的随机教育中慢慢养成的一种习惯——等待片刻。
实际上,他也曾经是很急的。小时候,他要喝水了,着急,要哭,要抓碗。有时候正好没有合适温度的水,我不会像有些妈妈那样找出好多容器来,大碗倒小碗,忙得无暇顾及其他,不停地用嘴吹,还不断安抚着孩子:“就好了,就好了。”我会对孩子说:“别着急,慢慢等一会……”他还急,没关系,让他在等待中急呗。下次,还这样对他说,再下次,还是这样……重复多遍,就形成了习惯。要不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重复21遍”呢。
暑假里的一天,我用自行车带着夏杨出去玩,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餐馆旁,他看见好像是写着“醋溜土豆丝”(那时他四岁半,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就想吃,可我没带钱,他不高兴,就得马上吃。其实这家餐馆的人我认识,我可以告诉他们没带钱,过后再给他们,但我不想立即满足夏杨这个有点任性的要求,也想让他控制一下马上得到的欲望。就对他说:“好吧,咱们一起回家,然后再回来吃。”
于是,我用自行车带着他,骑了二十分钟到家,拿上钱又骑回来,四十分钟的路,我满头大汗,但让夏杨有四十分钟的等待,我觉得也值。现在夏杨对这件事还有印象,他笑着说:“那时候我怎么那么‘不是东西’呢!”其实,他哪里知道,妈妈又“暗算”他了。
我在乎这四十分钟的过程,沉淀在夏杨心中的“耐心”的品质。好的素质,就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
增长想法和行动之间的时间,会增强人的自我控制力。有的人对行动的抑制能力较差,往往一个行动,只是他们一闪而过的想法或冲动的结果,这样将来做事难免会出现差错。
小朋友在一起玩,难免会发生冲突;与人相处,也难免会有不愉快。从小到大,我总是教育夏杨,在你愤怒的时候,一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即使是自己受到了伤害。只要对方的伤害不再继续,就要用语言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受到伤害的第一反应——还击,表现出来。如果在心里生了一个人的气,最好在心里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我想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但为什么这样呢?”然后,再把你对这件事的反应表现出来,在指责他的同时,问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而不是殴打或大喊大叫发泄完愤怒,一走了之。实际上,问题还没有解决,也可能会因此引来更大的麻烦。
正是有了以往的这些生活中的随机教育,今天的夏杨已经成为一个自控力较强的人——
面对实验室里白人的种族歧视和误解,他能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攥紧拳头,忍住愤怒,并在事后艺术地化解误会。
面对投资银行主管劈头盖脸的无情指责,他能忍住委屈,努力从对方的角度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
面对奢华物质生活和一些不良事物的诱惑,他不会为了好奇“去试试吧”,而是知道自己的行为底线。
学会自我控制,生命之路将会变得更加平坦。
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产生。冲动使人无法把眼界放宽,无法从更广的角度来看问题。而平衡和节制,会使人获得生命的幸福与和谐。
世界永远不是以某个人为中心的。因此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学会忍耐。
这是一条生命的绳索,它会让一个人在千难万险中,都保持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