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注意孩子的“假累”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 08:47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大人的另一个偏见就是对疲劳的看法。每当孩子忙碌一段时间后,就强迫他们去休息。其实当孩子对某个活动兴趣浓厚的时候,是不会觉得累的。如果大人强迫孩子每隔几分钟就休息一下,会使他失去兴趣,反而更容易感到疲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人能有机会拥有最大可能的满足,而且通过做某件事他将挑战和征服自己,这个时候无论多么累,他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和快乐。这时,他在精神上会感到疲倦吗?不,事实上,他会感到自由和满足的。

  与之相比,很多人在工作了一天后,回家就说:“我好累呀!”难道他们是真的做了很多工作累的不行了吗?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过一会之后,他们就开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真的感到很累的话,就会马上上床睡觉了。但是并没有,他们在自己的爱好上花费几个小时又几个小时,而且毫无怨言、不知疲倦,这是因为他们在爱好中获得了满足和精神上的放松。

  正是由于在工作中无法满足成就感,他们才容易感到累,这只是一种“假累”而已。如果工作真的能够获取精神上的满足,那么当他们完成手头的工作之后,一样会感到觉得轻松自如,因为这样的工作并不是负担,生命的激情在工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如果一个人喜欢他的工作,把他的工作当作兴趣,每天都能以一种自我满足的心态积极工作,那么对他来说工作就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了,而变成了轻松而享受的游戏。这不仅让他感到了快乐,而且他的精神也会越来越好,根本不可能存在“假累”现象。

  在孩子教育中,父母也往往忽视孩子“疲劳”背后的真相。在父母的强迫和阻拦下,孩子很难从事自己热爱的活动,而父母提供的玩具又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当他们玩耍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一玩具失去热情,这时的表情是厌倦或疲惫,有时甚至烦躁不安,此刻父母一定会认为孩子累了,需要休息了!

  难道事实真是如此吗?这只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而已。孩子的这种表现理应引起他们的警觉,而他们却采取错误的方法,促使孩子的成长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做了一些调查和实验发现,文化层次较低的父母比有钱的父母更配合我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写出第一个字时,不识字的父母会高兴得把孩子举起来。然而有钱人家的父母,对孩子类似的表现反映很冷淡,还会询问学校有没有开设提高孩子修养品味方面的课程,至于孩子是否能写字似乎无关紧要。如果孩子想动手做些日常劳动,这类家长会说:“这是下人的工作,我的孩子来学校可不是为学这些低贱的工作的!”他们不知道,这些工作对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意志力有着多么大的作用。

  甚至,还有一些无知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太小,还不适合学算数,怕孩子的脑子用坏了。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有很复杂的情绪,他们既有优越感又有自卑感,可以说是心智上有一定的障碍。事实上,精神疾病患者几乎没有一个是用脑过度产生的,大多都是对工作、学习失去兴趣,以及遭受情感等打击造成的。

  如果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练习或智力游戏上“忙碌”一段时间后,父母就会认为,孩子一定是累了。他们做了这么多,还没有休息一下呢!于是就打断他们的活动,强迫他们休息。然而,孩子这时是真的累了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