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保护肠胃冷饮有度
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气候炎热时适当吃一些冷饮或饮料也未尝不可,但冰激凌、雪糕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疾患。
饮料品种较多,大都营养价值不高,还是少饮为好,多饮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另外,孩子进餐应该在卫生、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并且在餐后要散步15分钟到半小时,餐后不要剧烈运动,更不要让孩子边走边吃。
不要去街边小摊上吃不卫生的小吃,比如毛鸡蛋、煎饼等;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外面吃凉拌菜;如果在外面吃饭的话,还要注意所使用餐具的卫生,一定要确认餐馆里是否对餐具进行了严格的消毒。
运动 户外运动必不可少
暑期里,孩子应该怎样运动呢?田宝石的建议是,避开高温,室内外运动相结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总的原则是量力而行。
对体质较弱的青少年来说,夏天可以选择消耗量低的运动,比如乒乓球、游泳。为了提高青少年的耐热性,可以适当地到户外活动。早晚不太热的时候,可以去户外跑跑步、打打球。
另外,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遵循运动本身的规律,加强自我保护,选择安全、正规的运动场所,防止意外的发生。比如,运动前的热身不可少。运动前,可以伸腰、压腿、活动腕关节、踝关节等。在进行对抗性运动时,不要过于激烈,以免冲撞过猛造成伤害。
对于很多青少年都很喜欢的滑板、直排轮滑等极限运动,运动护具的使用绝对不能忽视。
睡眠 每天不能少于8小时
暑假不用上学,家长管理相对宽松,于是有些小学生看电视、上网半夜还不睡,第二天中午还起不了床,饮食、睡眠全乱了套。
王学义指出,成年人在睡眠长期被剥夺后,还可能出现情感冷漠,各种心理活动异常,不能作出准确精细的动作,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各种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等病状。而孩子更有可能出现免疫力下降、思维能力降低等问题。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好娱乐、学习、休息的时间,既不能把暑假变成学校生活的延伸,也不能随孩子心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为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时,不要把家长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参与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样孩子执行时间表就有积极性。但睡眠时间每天不能少于8小时。
上网 适当放松科学引导
面对网络时代,不让孩子在暑假上网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内容。这里,专家指出,家长应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沉溺网游多缘于只有在此中才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家庭和社会没有或很少给他们这种表达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因此网游便成了寄托。
对此,王学义指出,家长应在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平等互动的良好关系。适当限制孩子的上网时段和上网时间长短,但方式不应蛮横粗暴,以免适得其反。
心理 关心“考砸”的孩子
紧张的考试结束了,学生们又迎来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但是,那些期末考试考得不太理想的学生很可能过得很不开心,他们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王学义说,由于假期较长,如果无人帮忙排解,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因此,对于那些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的学生,家长应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定位。对那些偶然一次‘考砸’的孩子,家长应帮他们树立新的目标,帮孩子把挫折感转化为动力。
另外,在丰富孩子暑期生活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度,要让孩子劳逸结合,没必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太满,压得孩子喘不过气,以免孩子产生“补课恐惧”甚至是厌学心理。同时,不提倡让孩子提前学习新课,这样做容易造成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得一知半解,新学期开学时又自以为学过了,不再认真学习,结果“两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