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其他家长是否有过这样的尴尬:你知道孩子能做好,也希望他有所表现,但孩子偏偏来个“不给你面子”;你想尽办法鼓励他,他似乎也有了一点自信,可一遇到问题,他又“临阵脱逃”了,现实离期望总有一段距离,我着实为这一点烦恼过。
现在这样的烦恼不再困扰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不再用我们成人的期望去影响孩子的发展,更确切地说,不再用成人的经验去阻碍孩子的发展。孩子就是孩子,他有成人所不能体会的恐惧,担忧,也有成人所无法体验的快乐、喜悦。你认为快乐的,孩子未必如此认为,相反,你认为痛苦的,孩子也许反而觉得有趣。我认为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判断孩子的情绪所包含的真正意思,从而寻找方法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成熟起来,让孩子的情绪稳定起来,让孩子的性格完善起来。
我的孩子往往会有以下的情况:
害怕
从小孩子胆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败,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觉不敢一个人睡一个房间。
以前,我常常告诉他,没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试试看。结果孩子还是,不仅如此,第二次胆子更小了。
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先鼓励他把他的害怕说出来,从而判断他到底害怕在什么地方。比如,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作为他的父母,我们首先鼓励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绪说出来,目的是:
1.从心理角度上讲,让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能说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环节。
2.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3.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我们了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坏他的玩具,对他动手动脚,他"搞不清楚他们凶不凶",我们知道后做了这样几件事:
1.请我们的朋友带了孩子到我们家来玩,事先只跟孩子说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我们选择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较温和)朋友来了之后,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说话,孩子在自己房里玩。我不时地送去他喜欢吃的东西,顺便观察他的情绪。事实上他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他们玩得很开心。--这里我们"策划"的第一场:在他熟悉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2.双休日经常带他去草地踢球,或去儿童乐园玩,一开始我们跟他踢球,后来借口说太累了,要不然你跟那个哥哥踢吧,等一会我们再踢。果然他"上当"了。--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二场:在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接触陌生小朋友。
3.带他去朋友家,把他丢给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三场:在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关键: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有意安排的,淡化"陌生小朋友"这个词组。
现在我的孩子在与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说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