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有一本书很受年轻父母的欢迎,它的名字叫“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会睡觉”,没有生甜儿的时候,我曾经看到过这本书,当时觉得很不以为然。难道睡觉还要学吗?在一次聚会上,刚刚荣升了父母的一对朋友,带着小小的躺在筐子里面熟睡的宝贝来赴宴,双双眼睛泛着红色和倦意,时不时哈趄连天,新爸爸说现在他已经说会了利用一切机会睡觉,包括坐在马桶上的时候也能就此打个小盹。正在怀孕的我看看丈夫满脸狐疑。
直到女儿出世后,才让我们相信了朋友的当其时。也知道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好好睡觉的。
甜儿刚出生的时候,和所以的新生儿一样晨昏颠倒,白天睡的一点都不比晚上少,饿了就哭,吃饱了就接着睡,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我是剖腹产,又是母乳喂养,平均每四个小时,就要怕起来喂孩子奶,因为起床的时候,伤口疼痛,行走不便,所以丈夫就承担起把甜儿从她的小摇篮里抱出来交给我,等喂完奶以后再由他去换尿布,然后再放回到摇篮里的任务。宝贝吃的心满意足很快就又睡着了,而我们这两个新爸爸妈妈虽然困但却无法像贝贝那样说睡就睡,说醒就醒。几天下来果然是精疲历尽,困顿不堪,顿时理解了一只德国到处可以买到的印在瓷杯上题为“新父母不必睡觉”的漫画的涵义。丈夫的眼睛也很快由于睡眠不足而做兔状了。
在母体里的时候,宝宝的营养是靠母亲的脐带直接吸取的,随要随有,没有时间和顿数的概念,等她乍一来到世上,还是延续着在母体里的习惯。加上母奶容易吸收消化的快,婴儿的胃口又小,因此,很快就饿了。几乎每隔三四个小时就要哭醒,所以在甜儿出生的头几个月里,我们一些妈妈聚在一起的第一句问话往往会是:你的宝贝睡通宵了没有?而那些已经睡了通宵的宝贝们的妈妈们显得很终于地放下一口气的样子。我们这些还停留在半夜起来喂奶的基础上的妈妈们则满眼的羡慕满眼的等待。
其实,在甜儿到来之前,我们已经为她准备好了一个小房间,她出生前,我就常常挺着肚子到那间小屋里去转转,收拾东收拾西的。但是甜儿真的出生了,为了喂奶方便,我们一直都是把甜儿的摇篮放在我们的卧室里,直到她四个月的时候才把她送到她的小床上去的。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为新生儿布置一间小屋子,墙上贴着粉色或浅蓝色的壁纸,四面有围栏的小床,小床上悬挂着色彩鲜艳的叮当的玩具,还有专门换尿布的桌子,放贝贝衣服的柜子,满世界的绒毛玩具,等等,还会在窗户上贴上不干胶做的娃娃窗花,甜儿的窗花是很流行的那种米老鼠,还有一种叫迪兜的动画小老鼠,房间的格调大都是很温馨明亮的。孩子一出生回到家,就可以根据父母的决定独自睡在自己的小屋里或者和父母一起睡。甜儿的儿科大夫建议我们早一点把她自己的小屋里去,否则等她再大一些的时候,养成了习惯就不容易和父母分开了再说睡在一起大人孩子相互影响。可是每次当我看看甜儿那样一个小小的柔柔弱弱的完全不知世故还没有独立思维那样一心一意信赖父母的娃娃时,就没有了把她送过去的勇气,我心疼地想,让她独自睡在一个对她而言那么大的房间里,就算是有一盏小小的台灯昼夜亮着,小人儿也是孤独的呀!再说她才几个月大。
在这一点上,丈夫坚持西方人的观念,他说幼儿也有自我安慰和保护的意识,而且他还认为幼儿是不懂得恐惧和害怕的,我们在某个英国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一个试验:把一个刚刚会爬行的婴儿和一只家庭饲养出来的宠物猴子,一只野生猴子以及一只没有了伤害能力的蟒蛇放在一起,婴儿和宠物猴子同蟒蛇玩的很开心,但那只野生的猴子飞快地蹿开了。因此,结论证明幼儿的心理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以及孩子自己的经验所造成的。所以,丈夫说不必为一岁一下的婴儿耽心是否害怕黑暗,我听着挺有道理,因此,在甜儿三个月的时候,我们开始对她进行时间概念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