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人工劳动力极为昂贵的德国,很少有家庭能够雇的起长期的保姆或专门带孩子的人,孩子在三岁入幼儿园之前,如果父母有事,或双双工作,那么孩子当然要找人来帮忙照顾,不过爷爷奶奶只会在短期内帮忙,要他们像我们的爷爷奶奶那样常年累月地替孩子照顾下一辈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德国有一种是家庭托儿所,专门为这种孩子开办的机构,当然是私人的,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去,一每小时7马克为最便宜的来计算的话,如果每天孩子被看管八个小时,那么就是56马克,一周五天,每月下来就是1120马克,相当于一个妇女每月工作交除了税后的工资纯收入的三分之二,这样一算账,很多家庭就放弃了双双出去工作的打算,因为做全职妈妈要比这笔账便宜的多。重要的是孩子可以被妈妈亲自抚养和管教,这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替代的好处。
所以,在德国决不会出现孩子被其他人长时间抱在怀里的可能。
我上面讲到的只是一种客观因素而已。抛开社会结构不同的前提而言,单就感性的情感逻辑上来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也是最合理最符合人道主义的。当然前提是你得爱自己的孩子,如果天天守在孩子身边,却去打骂虐待孩子,那当然不是我所指的逻辑和观点。因为如果一个母亲的爱的质量并不高,不好的话,当然是把孩子教给一个懂得爱孩子会爱孩子的人来带是比较好的。
但是西方人认为,母亲和孩子的感情联结,是由母亲通过对孩子的喂养,抚摸,亲吻和拥抱以及长久的交流与注视而在孩子心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当然时间是一种最基本的测量手段。而这种孩子对母亲的信赖和依靠直接会影响孩子成人后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反应。母爱是无法取代的。当然责任也是无法推卸的。当一个职业妈妈下班后,能够把所有的时间抽出来,多抱抱自己的孩子,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亲手喂自己的宝贝一口饭,看着他吃的津津有味,或者哪怕撒的满地是饭菜,妈妈的心里也是幸福和甜美的,如果能给宝贝讲故事,和他一起洗澡做游戏,戏水撕小纸头拼图片,那些在孩子们看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时,母亲的心也就和孩子的心帖在了一起,母亲也将会把孩子的换回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交换啊!
我曾经是非常自我的职业女性,也曾经是在工作上也曾是风云一时,不齿家务事的人,可是,自从成为了母亲,自从第一次听到她的啼哭,看到她那娇柔的花儿一样的小生命,自从一夜夜一天天地喂养拥抱亲吻我的宝贝女儿后,我的心就被慢慢地融成了玫瑰样的碎片,一点点地从内心里蜕变起来,我突然感受到了那种爱与被爱的力量和伟大,感受到了成为一个被人十分需要的人的重要,而那个需要你的人是你自己的血脉骨肉。那种体会时,我的世界开始升华并且纯净了,我愿意在女儿沉沉的一夜熟睡之后,在她甜美的尖尖嫩嫩的那么理直气壮的"妈妈"的喊声中尽快跑到她的小床边上去,为她打开窗帘,和她迎来清晨艳丽的阳光,我愿意等她睡着后,静静地守在她的身旁,望着她那粉红色的小脸,做她一会儿梦的守护神,我愿意在浅浅的午后阳光,和她一起去到天涯小道上去散步,看她歪歪斜斜的小小的身影,像快乐的蜻蜓那样地在夏季的绿色中飘动;我愿意和她一起在沙坑里水池中一起沏城堡放逐小船,看她天使般快乐的笑厣;我愿意等待她走路摔倒时,哭上一声后回过头来望望妈妈的态度的期待帮助的眼神;我是她的多么重要的角色呀!如果我的态度坚决而没有鼓励她哭下去的余地时,她就会自己爬起来,继续跑下去。是我在训练和给予她坚强的意志的呀!我愿意她累了困了时,揉着眼睛,撅着小嘴巴爬在我的肩头用小胳膊围住我的脖子奶声奶气地喊声“妈妈。抱抱!”
她那么心安理得,毫无戒备,心无城俯地等待着她的妈妈的回音。
是啊,她只说声“妈妈,抱抱!”,那就是她,我的女儿对妈妈的全部信任和理解,她那么清楚地知道在她需要一切的时候。妈妈就永远站在她的一旁或身后,然后,妈妈张开双臂伸出手来说:“来吧,我的宝贝!妈妈在这里等着你!”